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参赞制度与三十六两茶税(二合一章节) (第2/5页)
万历看着站出来的海瑞,心里也有些郁闷。 让戚继光的兵马入京营,本就是他的目的。海瑞横加一杠,确实有些难受。 这位把规矩看的比什么都重,就算是万历出言劝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 万历想起了之前的那个计划,想到了后世的军制。 看着前面的戚继光,万历出言安慰:“戚将军之忠心,朕知道。且退下吧!” 有万历的保障之后,戚继光这才惶恐的退了下去。 “那你以为如何?!”张居正看向海瑞。 海瑞道:“这是你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话把张居正气的不轻。 “你这是搅局,搅局,海笔架!”张居正指着海瑞,厉声道。 张居正几乎从来没这样过,一直喜怒不溢于表。可今天,实在是被海瑞逼到份上了。 张居正也不是第一个被海瑞逼迫的人,他的老师徐阶,当年被逼的更惨。 能把张居正逼到这个份上,这还是头一遭。 朝中的那些官员们看着海瑞,一个个的心惊rou跳。 在朝堂上和张居正当堂对峙,没几个人有这个胆子。 朝堂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一边是正合万历心意的张居正,一边又是忠心耿耿的海瑞。 若是不能将此事调解,恐怕影响甚大啊。 万历捏着自己的下巴,思索起来。 他回忆着后世的军制,回忆着这个时代的军制。 很久之前的想法,涌上心头。 海瑞对朝廷绝对忠心,且眼里揉不得沙子,那这就可以利用。 既然僵持不下,不如各退一步。仿后世政委制度,设立参赞制度。 海瑞和张居正在朝堂上厉声不断,两人互不相服。 “咳咳,两位先生。听朕一言。”万历忽然开口。 张居正和海瑞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各自分开,站的很远。 “朕以为,张先生说的很对。”万历看向张居正。 “陛下……”海瑞急忙开口。 还没等海瑞把话说完,万历又道:“海先生说的也很对。”m. 海瑞的话,又憋了回去。 “朕以为,让戚家军入京营并非不可。但,海先生的考虑又极为在理,也应该考虑。 朕思来想去,觉得,是不是在戎政尚书之外,再设置一理政尚书? 戎政尚书管练兵,理政尚书管后勤内务。若遇调兵,必须要有两位尚书的同意才可行动。 在千户、百户、总旗之位上,设参赞。负责掌管后勤内务等事,同样的,若千户、百户以及总旗兵马调动,要有双方的同意……”万历详细的说着自己的规划。 听起来,和监军制度有些相似,但又有些不同。 但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里面的道道。 人群中的戚继光脸色一黑,“完了,这一千兵回不来了。” 听着万历的声音,张居正的脸色黑了一些。 这一下子,京营中有了掣肘,以后改革,恐怕没有之前那么洒脱。 海瑞脸上却多了一些笑容,觉得万历这个方法极为正确。 “海先生做事恭谨,忠诚可靠,朕以为,这个理政尚书,由海先生担任,至于其中参赞,也由海先生举荐。”万历说道。 让海瑞插了进来,这以后可没有什么太平日子。 张居正如果反驳,那海瑞势必不会同意。到时候又整什么幺蛾子。 想到这里,张居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臣,领旨!”张居正领下了万历的旨意。 “臣,谢陛下!”海瑞朝着万历行了一礼。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个结局,真让人意外。 …… 早朝匆匆而过,万历心情颇为舒畅。 让王崇古治理京营,让海瑞代为制衡。这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万历对参赞的人选,早就有了决定。 那就是大明皇家学院的那些宗室弟子,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万历回到了暖阁,纵使室外寒风凛冽,但这暖阁中温暖如春。 万历喝了些热饮,躺在椅子上舒舒服服的休憩着。 还没来的及享受,张诚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让万历有些意外,于是看着面前的张诚,问道:“这是出什么事了?” “陛下,有人觊觎抚宁侯等人的家产。”张诚说道。 万历瞬间警惕起来,抚宁侯的财产对他来说极为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 “怎么回事?”万历眯起了眼睛。 “陛下,今日奴婢把抚宁侯家中的财货往宫中押送时,户部来了几个官员,他们问奴婢的人,抚宁侯家的财货几何。”张诚一五一十的说道。 “户部?他们终于坐不住了。”万历又放松下来,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原来是户部,不管他们,做咱们的事,其余人等,一概不管。”万历命令道。 “对了,冯保那边抄的如何了?!”万历问道。 “回陛下,冯保那里还差些时日才能查抄完毕。”张诚回道。 冯保现在还没死,在刑部的牢房中关着。因为是内臣,海瑞只是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