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诺奖需要你 (第3/3页)
百思不得其解, “我一个中国人,诺委会要给我诺贝尔文学奖?” 此言一出,詹姆斯当即喷了,
“噗!咳咳咳……” 他剧烈地咳嗽,赶紧掏出手帕擦嘴,过了好一阵才平复胸口的起伏,说道:“陆教授,那个……额……” 支支吾吾,似乎不知该怎么开口。 陆时说:“无妨,有话直说。” 詹姆斯憋得额头都见汗了,过了好一阵才说:“陆教授,虽然诺贝尔奖是今年第一次评选,但这个奖项的奖金很高,影响力也很大,受世界瞩目。瑞典皇家科学院是物理奖和化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是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是文学奖的颁发机构……” 陆时静静等待,没有打断对方的背景介绍。 终于,詹姆斯说道:“总而言之,诺贝尔奖的评选流程是极其复杂的。流程复杂,就意味着时间长,所以需要尽早提名。而陆教授的成名是在去年的十一月份,所以……” 言外之意,陆时根本就不在候选人之列。 陆时此时也回忆起来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周期很长,可以用“旷日持久”一词来形容, 初选上百人; 再选十五到二十人; 最后一轮五人。 而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甚至要把最后五人的作品全部读一遍,耗时是不可能短的。 陆时说:“也是,我的那些作品,像什么《无人生还》、《罗杰疑案》,跟文学性不能说一点儿关系没有,只能说毫不相干,肯定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想想诺贝尔文学奖早期得主及其作品,哪个不是文学性拉满? 以销量为王的通俗肯定没戏。 陆时说:“既如此,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需要……唔……莫非是要翻译?” 詹姆斯点头, “对,正是如此。” 陆时有些诧异, “我没记错的话,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应该精通多国语言才对。以罗曼语族与日耳曼语族为主,包括德、法、英、意、西等,还有丹麦语、冰岛语、挪威语等北欧语言。这么多语言还不够用吗?” 看陆时对整个评议如此熟悉,詹姆斯就知道没找错人。 他小声说:“有印度作品。” 陆时头皮发麻, “印度?印地语?这我哪会啊……” 他心中吐槽,对方还真是把自己当成许愿就能实现的多啦A梦了。 詹姆斯“嗯”了一声,说:“有位叫泰戈尔的作家,著有诗集,还有戏剧,好像是叫……叫《国王与王后》,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陆时更无语了, “泰戈尔写的作品用的是孟加拉语吧?” 詹姆斯说:“你这都知道?莫非,你真的懂孟加拉语?” 陆时当然不懂孟加拉语, 他只是通读过英语和汉语版的《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并对照着进行过转译,所以知道原文用的是何种语言。 陆时说:“诺委会喜欢泰戈尔,不会是因为他的戏剧反印度封建吧?” 这个问题直接就把詹姆斯给尬住了。 他捻着胡须笑道:“陆教授可真是敏锐。” 陆时无奈,心说欧洲人果然都差不多,一个两个的都喜欢搞些以己度人的调调。 他说:“泰戈尔本身就在英国有留学经历,让他自己翻译便是。再说了,你交给我来办,顶多也是转译,转译有多不可靠,凡是做文字工作的肯定有数。” 詹姆斯不是翻译出身,难免好奇, “转译真不可靠?” 陆时举例:“汉语中有个字是‘夷’,你们英国的译者也不知道从哪搞的文本,将其定义为‘barbarian’,事实上,‘夷’不过是个中性字,应译为‘foreigner’。因为这事,两国还动过刀兵。” 詹姆斯当然不懂这些, 但看陆时信誓旦旦,立即被说服了。 他无奈叹气, “本以为可以请陆教授帮忙,现在看是我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似的坐直了身体,说:“既如此,那就请陆教授来帮忙进行初评。” 陆时问:“那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活?” 詹姆斯摇摇头, “不,瑞典文学院只负责次轮和终轮的评议。初评要筛选上百位作者,涉及的书目太多,瑞典文学院哪里忙得过来?都是诺委会从百人中筛选出十五人,将名单递交给瑞典文学院。” 陆时心里直犯嘀咕, 诺奖是这么评的? 还是自己穿越导致诺奖的评议发生了变化? 陆时试探着说:“看来,剑桥大学有一定的评议权。” 詹姆斯微笑, “陆教授,麻烦你了。诺奖需要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