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章 《日本文明的天性》 (第3/3页)
='gcontent2'> 陆时说道:“小泉八云的书中有几个章节,《关于祖先崇拜的几个思想》、《忠义的宗教》、《灵魂先在的观念》,写得还是蛮好的,有可取之处。” 夏目漱石已无可反驳。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好奇道:“陆,书中有个章节,《远东的将来》,也聊到了中国。你是怎么想的?” 陆时想了想,说:“小泉八云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伊那永不变动的数百兆人民,已若干次被屈于外族,结果只像一丛芦苇,掠着了几阵微风。’” 夏目漱石本身是个反战者,因此也万分认可的。 他忍不住苦笑, “小泉八云说日本人就是东方的希腊人,若真的是这样,那中国岂不是东方的罗马?” 陆时一愣,不由得哈哈大笑, 自己这位室友确实不再是原先的一本正经了,玩笑开得贼溜。 他拍拍对方的肩, “你欧洲历史学得不错。” 夏目漱石摆手, “不如你,‘新史学的奠基人’。” 这兄弟越来越幽默了。 陆时再一次大笑。 夏目漱石没再聊中日话题,转而道:“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写,是准备借鉴……额……致敬小泉八云的《日本与日本人》,并且采取同样的写法吗?” 致敬这个词用的,好像小泉八云已经死了似的, 人家明明还能再活三年。 陆时摇头, “不。我确实会引用他的观点,但不多。” 在他心目中,写日本的优秀书籍不少,但都没有独当一面。 《菊与刀》, 这本书已经在陆时心头略过多次,缺点明显,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 片面。 里面过程性的错误太多。 可这本书的优势也同样明显, 其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论文写作功底,文字可读性极强,甚至高于《万历十五年》, 用这种写法,能保证易读性,进而提升销量和话题度。 《日本与日本人》, 这本书已经和夏目漱石聊过了,缺点就是行文晦涩。 至于优点,则是作者本身, 小泉八云作为欧洲人却融入日本,所以其作品不胜在博学、胜在平等, 他是真正把自己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去了解一个国家,并将自己切实的体验贡献了出来。 《日本史》, 作者是坂本太郎, 作为学术专著有权威性,写的也十分全面, 但因为成书于二战,近代史部分有失客观性,再加上内容非常枯燥,读起来让人想睡觉,能读完的人不多。 …… 真正想把日本写透彻、写畅销,就必须要综合多本书来考量。 有句话: “《菊与刀》浮光掠影;《武士道》知道大概;《叶隐闻书》步入佳境;《日本史》读过便知。” 这便是佐证。 陆时缓缓提起笔,沉吟片刻,觉得开头还得是《菊与刀》最吸引眼球, 他奋笔疾书。 夏目漱石在一旁阅读,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代表着温和谦逊;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代表着黩武好斗。这两样东西承载着日本人的精神内核,他们彬彬有礼,却又蛮横倨傲;他们无比顽固,却又非常善变;他们忠诚且宽厚,却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 读着读着,夏目漱石的冷汗忽得一下就下来了, 菊与刀…… 这个概括实在精准。 陆时正准备往后,却听门口忽然传来敲门声, “陆!” 似乎是沃德豪斯的声音。 夏目漱石“啊?”了一声,说:“陆,爵士今早来找过你,但看你在睡,就先行离开了。说是去白金汉宫复命,他自己一个人就行。” 陆时了然道:“所以他这是从宫里回来了。” 说着,过去开门。 沃德豪斯站在门口, “陆,我刚才见了国王陛下,他对我们此次美国之行的成果很满意。他希望你尽快让《镜报》行动起来,在明年年初把全球大学排名发布出去,官方会让皇家出版局和枢密院背书。” 陆时点头, “这没问题。” 沃德豪斯压低声音,又道:“再就是授勋的事。不列颠帝国勋章已经设计好了,明年元旦你就可以授勋了。” 对此,陆时已然看淡, 就爱德华七世那个天马行空的点子王,别再整什么幺蛾子就谢天谢地了。 他问道:“还有别的事?” 沃德豪斯摸出一封电报递过来, “古德曼先生发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