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科学的本质 (第3/3页)
己的话便是‘真理’。”
陆时接过话头, “是,如果心理学是这样,那么它便只是结论,而不是科学。” 弗洛伊德想了想,说道:“陆教授,《梦的解析》这本书,你觉得是什么?” 他似乎还不想死心。 陆时笑道:“不能被证伪……你想说,《梦的解析》一书近乎哲学?” 弗洛伊德听了,不由得悚然, 自己的心思竟然被对方完全猜透,简直恐怖。 陆时耸耸肩, “不过,我在这本书里还是读出了一些科学追求的,弗洛伊德医生,你难道想自己否认自己?” 弗洛伊德顿时语塞, 他是蹭子, 但蹭子也是有追求的—— 让心理或者精神病研究发展成为心理学。 他沉吟片刻,说:“陆教授,你只反驳了一处,还有别的吗?” “一处?” 陆时嘴角勾起, “坦白讲,你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无关科学。比如,你讲了一个叫莫里的男人的梦,他梦见自己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结果被勒死……” 弗洛伊德立即纠正道:“不是勒死,是斩首。” 陆时“啊?”了声, 他记得是勒死,应该没错, 如此看来,初版跟现代发行的版本确实有不同, 当然,也有可能是弗洛伊德的后继者们对书的内容进行过修改,在不同的出版社发表。 很多作家喜欢这么搞, 就比如《人类简史》的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不同国家出版不同的版本时会使用不同的例子作论据,就比如中国版,里面有很多春秋战国的例子, 这样确实能说服当地读者,但同样地,也会对科学性有一定影响。 好在《人类简史》是科普读物,要求不严。 有趣的是,赫拉利也是犹太人。 陆时说:“那么,弗洛伊德医生,在你给出的例子中,你是怎么解释的呢?” 弗洛伊德笑道:“其实,原因很简单。莫里梦到自己被斩首,是因为在睡觉时,脖子被一块木板砸到了。他产生了搬开木板的欲望,于是,潜意识做了噩梦,被迫醒来。” 听完这一段,陆时没有回答, 他转过身,看着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温暖洒脱, 那个笑容仿佛在说:“看你们的了。” 果然,有人举手, “我有问题。” 陆时用手指点了点他, “说吧。” 学生站起身,一边整理思路,一边说道:“人在做梦的时候,应该不会未卜先知吧?” 弗洛伊德反问:“那不成跳大神了?当然不会未卜先知!” 学生便顺着往下问:“那,木板掉下来砸到脖子,应该是一瞬间的事吧?” “啊这……” 弗洛伊德再一次被问住了。 在场之人都明白了问题所在, 正如学生所说,木板砸到脖子是瞬时完成的,而梦却很长,甚至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开始, 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总不能说,为了最后的被斩首,前面先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铺垫吧? 就算饺子醋再好吃,也没道理为了吃醋包饺子。 除非, “梦境中,人的思想是加速的?” 学生得出结论。 弗洛伊德有些尴尬, 在《梦的解析》中的原文,确实有类似的说法: “我们只能说,必须承认造梦机制那神出鬼没的优势,它加速思想活动的进程可以达到惊人的速度。” 这话只是结论,同样没有论据。 在当下的氛围中,说出此观点就等着被盖尔和学生们围攻好了。 所以不能说。 见弗洛伊德沉默着应对,陆时知道是时候进行总结发言了。 他说道:“同学们应该知道,我虽然研究历史,但我本人认为科学研究是趋同的,所以对理科、工科的思维十分推崇。我认为,根据受访者的主观陈述,没有分析证明过程,直接用理论去解决既定的问题,这个过程不严谨。” 学生们点头, 即使结论是对的,用错误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也不行, 这有违科学的精神。 陆时继续道:“而且,《梦的解析》中的受访者多为奥地利犹太裔这一特定群体,是否有普世性的规律呢?” 他顿了顿, “我这里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不普世。我能如此笃定的原因……哼哼……你们如果知道我在伦敦大学联盟的民调项目是怎么运作的,也一定是这个结论。” 所有人愣住了, 随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哄堂大笑。 陆时看向弗洛伊德, 只见他低着头,犹如斗败的公鸡。 陆时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梦的解析》没有可取之处。我甚至认为,它有开山之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