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曹cao平定冀州(6) (第2/4页)
我这是占有时、地利、人和也,哈哈哈哈。” “主公,冀州名士崔琰现还关在狱中,要不要放了?”辛毗道。 “哦,崔琰?” “正是,”辛毗道,“在袁绍发动官渡之战之前,崔琰曾力谏袁绍不要出兵,袁绍没听,在袁绍死后,袁谭、袁尚都想任用崔琰,而都被崔琰拒绝,袁尚恼怒,把他押入大狱。” “哦,崔琰耿直明智我早有耳闻,放了,我要重用。”曹cao道。 辛毗转身刚要走,曹cao又将他叫住了,“佐治等一下,你再传信给袁氏一族,要他们安心在邺城生活,他们生活所需皆为朝庭供给,任何热,不得欺压、sao扰他们。” “主公英明!我这就去传。”辛毗拱手道。 曹cao又令人四处张帖安民榜文,邺城的人民渐渐地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几后,曹cao率领众百官来到袁绍的坟墓,为袁绍烧香祭拜。 曹cao于袁绍墓前持香与众官三拜已毕,将香插于墓前,香烟袅袅漂于空郑 曹cao望着高高的大墓,二年之前还与自己争雄的袁绍现已化为一堆黄土,悠悠岁月,英雄已成往昔,曹cao心中不由升起无限的感慨与惋惜,鼻子酸涩,流下泪来。 曹cao对百官道,“想当初我与袁绍共举义兵讨伐董卓时,袁绍曾问我道,如果讨伐董卓失败该怎么办?我问袁绍,那你该怎么办?袁绍道,我据有河北,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向南过黄河可以一争下,孟德意为如何?我回道,我广征下贤士,以德服人,以道讨逆,可无坚不推,这段话间已过去了十多年,可如同是昨一样,而如今本初已丧,想想便心生悲伤也!” 众官皆叹息。 祭拜已毕,曹cao引众官回到邺城,众将请令前去追剿袁散袁熙,曹cao却不急,他见邺城城高墙厚,袁绍以邺城为治所在这邺城治理了一二十年,其规模与繁华都要胜过许都,邺城城坚,自己率十几万大军围困邺城一年,用尽所有办法都无法攻克邺城,此次若不是审荣反水打开城门,曹cao也不知还要用多长时间攻下邺城,这足可见邺城之坚固!所以,曹cao便想着将家业迁至邺城,于是便在邺城府衙内大摆宴席宴请众将士,席问,曹cao便道,“诸位,这邺城袁绍经营了近二十年,我们攻打了一年之久才得以攻下,我想把邺城作为我军的首府,并将许都朝中的各级官署都迁至邺城,许都只留下皇帝及少数的官员,你们意下如何?” 众将士相互看了看,这是好事啊,便都道,“主公英明,熟听尊便。” “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了,荀攸听令。” “在。”荀攸起身道。 “荀攸,我派你明日赶回许都,将各位将士的家眷及我的家眷都搬来,朝庭之中除留下荀彧、华歆、郗虑、孔融等少数官员各任其职外,其余官员都迁至邺城来任职,还有,我要表奏皇上,退回我兖州牧职务升为冀州牧兼大将军,要皇上派侍中郗虑持节来拜封我。” “是。”荀攸领令。 “好!今后这邺城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了,来,诸位,今我就一醉方休喝个痛快,来,喝!” 宴后,众将士皆大醉而归。 许攸也喝的大醉,他踉踉跄跄地往回走着,忽然发现许褚走在他面前,便疾步上前,一把便抓住了许褚的胳膊,“许褚,许褚……” 许褚本来就十分讨厌许攸,甩开了他,怒目道,“你要做什么!” 许攸指点着许褚笑道,“许褚,你武功盖世,你武功盖世又有何用,若不是我许攸献计烧了乌巢粮草,你们能打的赢袁绍?可见,你们这些武夫只是匹夫之勇罢了,哈哈哈哈……” “大胆,你敢辱我!”许褚大怒,将剑拨出。 许攸又笑了,将脖子往许褚面前一靠,“怎么?你想杀我呀,你敢么?来呀,来呀!” 许褚恼怒,抬手一剑,将许攸刺死。许褚还剑回鞘,来见曹cao,“主公,许攸辱我,被我杀了,请主公责罚。” 曹cao一愣,“许攸死了?被你所杀?” “正是,许攸辱我为一介武夫,言道攻取邺城是他的首功,我气忿之下将其杀死。” “哎呀,他是我从的好友你怎么把他给杀了?” 荀攸在旁道,“许攸一向持功自傲,出言不逊,许将军也是酒后失手,望主公开恩。” “也罢也罢。”曹cao冲许褚挥了挥手,许褚退下。 曹cao令人将许攸埋葬,此事就此了结。 次日,荀攸赶赴许都,到达许都,他先是来到叔父荀彧的府宅,见着荀彧,荀彧有些惊讶,“公达怎么来了?” 荀攸是曹cao的得力谋士,如果没有重要的事荀攸是不会离开曹cao的。 “叔父,侄儿此来是有重要的事办,故过来先通知您一声。” 荀彧忙把荀攸拉进屋里,声问道,“有何要事?快快讲来。” 荀攸道,“曹公此次派我来是向皇上奏明,要朝庭内的文武大臣及诸位将军的家眷都搬至邺城,朝庭内只留下您、赵温、郗虑、孔融、华歆等几个大臣辅政,表奏郗虑进光禄勋、华歆进侍症孔融进少府,总领朝庭事务。” 荀彧听罢半晌不语,表情极为凝重,他仰长叹了一口气,道,“这是曹cao要夺皇权啊,和皇上分家自治,这和谋纂有何区别……” 荀攸大惊,忙堵住荀彧的嘴向外看了看声道,“叔父怎可乱讲,这是要掉脑袋的。” 荀彧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大汉没希望了……” 次日上朝,荀攸将曹cao的表奏呈给皇上,献帝看罢沉思不语。 荀攸道,“皇上,曹公的本意就是把军政主力放在北方,北方的袁氏势力还存在,且北方更有匈奴、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