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铜雀台(1) (第1/3页)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cao在柳城按兵不动,不过十日,公孙康便差人将袁散袁熙和苏仆延及楼班的首级送来,曹cao大喜,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兼左将军之职。 二袁已死,曹cao消去了心头上的隐患,决定搬师回邺。 为了巩固北方壃土,防范匈奴及鲜卑人,因阎柔、牵招曾常年在北方活动,与匈奴及鲜卑人打过交道,曹cao故将二人留下,阎柔任幽州刺史、赐关内侯,统领幽州兵马,牵招任护乌桓校尉,驻守柳城,田豫及田畴则随军南撤。 曹cao此次南归的路线选择的是柳城向东南沿渤海沿岸一路,这一路地势平坦宽阔,北征的时候因雨水阻路无法通行,而现在已是深秋季节,雨水稀少,路又好走了。 大军行进速度很慢,因为郭嘉病重,躺在马车里,经不起剧烈的颠簸,曹cao故而让车队缓慢行进。 待到达昌黎的时候,曹cao让军队暂驻。 这里向东离大海已经不远,曹cao有心到大海边去看一看,如果不是在行军途中的话,曹cao肯定要跑到大海边上去,仰望着大海,然后冲着大海张开双臂高呼一声,大海,我来了! 既使不能到海边,曹cao也想望一下大海的壮阔景象,于是曹cao便登上碣石山,僚望大海,大海瞬间展现在眼前。 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触动了曹cao感念,灵感突现,他随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吟完,行军主薄杨修将歌词记下,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曹cao欣然一笑,“祖德过誉了,祖德,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带在我身边任行军主薄吗?” “在下不知。” “那是因为我看中你有才华,我这一生中最敬重的就是有才华的人,我不妨先告诉你吧,回到邺城,我想把下有文才的人都召集到邺城,成立文学社堂,让他们吟诗作赋,繁荣文学艺术,你看如何?” “绝妙,绝妙啊!”杨修赞道。 两人边谈边往回走,一个卫兵忽然急匆匆地来报,“曹公,郭先生病危,他有话要对曹公讲。” 曹cao吃了一惊,跟随卫兵匆匆赶到郭嘉的帐房。 郭嘉躺在床上,见曹进来努力地想坐起身来,曹cao忙把他止住,“奉孝,不要起身,好好躺着。” 郭嘉吃力地道,“主公,我想我不久便离于人世,有一些话我要讲给主公听……” “奉孝慢讲。” 郭嘉道,“主公,您平定了北方之后,现在对主公威胁最大的只有刘备和江南的孙权了,益州刘璋暗弱无能不足为患,荆州刘表素无大志也不足为虑,主公只要兵锋所指,此二人尽可归降,唯独刘备,他十分隐忍,胸怀大志,主公若回到许都,最先办的事就是剿灭刘备,孙权自持有长江险必不归王化,主公若征讨他需要有耐心……” 郭嘉着便十分吃力了,目光渐渐浑暗起来。 “奉孝不要着急,慢慢讲。” “主公……”郭嘉休息了会,又睁开双眼,“西凉马腾与韩遂你不得不防,他们自持边远桀骜难驯,主公可让他们送质子来许都,可有效地约束他们……” “奉孝,这些,我都记住了。”曹cao的眼泪流了出来……“奉孝,我想召辟司马懿到军中任职,你看司马懿此人如何?” 郭嘉道,“主公,司马懿善于心计,诡计多端,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我观司马懿此人比较隐忍,才不外露、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主公若想用他最好不要委以兵权,以防不侧。” 曹cao点点头,“奉孝,我知道了,你要好好休养,不要急燥,身体会好起来的。” “好的,主公……咳咳……”郭嘉又急促地咳喘起来。 “军医呢,来人!来人!” 军医匆忙而至,“曹公,” “你要用最好的药物给郭先生治病,要想尽一切办法将郭先生治好,否则,军法从事!” 军医胆颤心寒,连连道,“是,是,遵命,遵命。” “下去吧。” 军医倒退着离开了。 郭嘉吃力地抬起手,“主公,人生在世,富贵在,即是我治不好,你也不要责怪军医,这样,在九泉之下我心里也不安。” “奉孝,你没事的,你会好起来的……” 当夜,郭嘉病逝,享年37岁。 曹cao十分悲伤,就地安葬了郭嘉。 到达邺城,曹cao并没有急于去许都向皇上表功,而是在邺城住起来。 此次离开柳城北上去攻打三郡乌桓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但曹cao却感到如隔数年,由许褚陪着骑马在邺城内东逛西逛,感到哪儿的景象都十分好看,在漳水以北的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曹cao骑在马上驻足往漳水下游观望了许久,若有所思。 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次日黎明他便把荀攸找来。 “荀攸啊,我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道金光从城南漳水边上飞升入,你看这是何征兆?” 荀攸道,“有金光由地而升飞起定是吉兆,主公可令人前去掘之,看看有何宝物?” 于是曹cao便率领百官出南门来到漳水以北的空旷地带,令兵士四处挖掘查看。 不久,兵士间哗然,有兵士从地下挖到铜雀一只,献于曹cao,曹cao大喜,双手捧着左右看着问荀攸道,“荀攸啊,簇挖出铜雀是何寓意?” 荀攸道,“主公,昔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主公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cao思量一番,喜道,“我要在这个地方建筑高台,名曰铜雀台,以彰显将士们平定四海之功,众位以为如何?” “主公英明,请主公决断。”众将齐声回道。 “好,自今年起,我要在这块宝地上修建铜雀台,建完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