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九章 朱元璋朱标,被韩成开大眼了!(三合一) (第2/4页)
而解了! 韩成真的脑瓜子是真灵活! 竟然这样短的时间,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就在朱元璋觉得,韩成已经把解决办法说完的时候,韩成却用实际行动,向朱元璋朱标二人表明,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韩成给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向来都是老母猪带凶罩,一套一套又一套。 “种植甘蔗,然后用甘蔗熬糖这东西,你们二人完全不用过于担心。 可以大力发展,将其当做一个产业来经营,今后必然能够极大的促进西南那边的经济发展。 令那边少上许多叛乱,和大明牢牢的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其实个人的生活,以及国家的运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国家手中有钱了,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去做,令国家更为富强,统治深入人心。 百姓手中有钱了,就不会作乱,你让百姓过的好,百姓就会认同你的统治……” 韩成的话,令朱元璋深有感触。 韩成说的太对了! 要不是因为缺少钱,自己会这样急迫的想着下海去捞钱? 要不是当初家里没有钱,实在活不下去了,自己咋可能会跟着人造反? 糖是个好东西,价格很贵,哪怕是他如今的身份,早就实现了吃糖自由,平日里也还是会下意识觉得这东西贵重,舍不得多吃。 西南那边发展制糖业,然后把糖卖了换钱,那很多从事相关事情的人,都会富裕起来。 只要富裕起来,不饿死人就不会有人造反。 就算是有一些有心人造反,可只要众多的百姓富裕,百姓们就不会造反。 只怕众多百姓不跟着造反,那这个反就闹不了太大。 很容易就能将之解决。 作为一个造反成功的人,朱元璋对此十分有心得。 也是因此,对韩成的这一番话,他很认同。 但片刻之后,朱元璋面上的激动之色又消失了。 “不对,韩成你说的不太对。”朱元璋望着韩成,微皱着眉头说道。 “糖这个时候价格贵,只是因为它的数量太少了。 一旦制造出来的糖多了,那糖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 如此,那些种甘蔗制糖的人,不还是赚不了太多钱?” 朱老板竟然开始考虑经济上面的问题了,开始算经济账了,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韩成道:“其实只要有销路,那些制糖和售卖糖的人,愿意给那些种植甘蔗的人,多留一点利润,那么种植甘蔗,绝对要比种植粮食更为赚钱。 农户们不会亏钱。 而且,只要运营得当,糖的价格甚至于不会往下降,还能往上涨上很多很多。” 朱元璋闻言,眉头皱的更深了:“一样东西一旦多了,那就不值钱了,这是肯定的。 你这意思是说,要让咱下旨,将糖的价格定得高高的? 这样的办法不可取啊! 本来糖的价格就够高的了,我再将价格弄得更高,今后还有多少人会买糖? 购买糖的人一旦减少,许多糖都卖不出去,多余的糖换不成钱,不久就砸手里了? 一旦砸手里面,那制糖的肯定不会再接着购买大量甘蔗制糖,最终苦的,还是那些种甘蔗的百姓。 还有……我记得你之前说过,是让大明的糖价格往下落,让很多百姓之家,咬咬牙也能吃上一点糖的,。 怎么这个时候,又要将糖的价格往上提了?” 边上的朱标,也被韩成的这些话,给听得有些迷糊了。 看着韩成,等待着韩成的回答。 韩成道:“这个事情,是我没有说清楚。 我的意思是,今后市舶司重设成功之后,可以将一部分糖卖到海外去。 绝对能够卖出惊人的价格。 在大明境内售卖的糖,价格则变低。 也就是说,海外卖高价,海内卖低价,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和朱标心中的疑惑没有了。 原来韩成所说的是这个意思! 这样算起来的话,确实不错。 自己大明境内的百姓,吃高价糖朱元璋心中不爽。 但听到韩成说,要让海外那些人,吃大明的高价糖,朱元璋一下子就高兴起来。 心情特别的舒畅。 觉得做生意就该这样做。 对着自己人狠宰算什么本事? 只有从外人手中,赚取大量的钱财,这才是真的有本事! 韩成说的,非常符合他的心思。 但很快,新的疑问就又来了。 “可他们能舍得出高价,购买咱们的糖吗?有没有财力购买咱们的高价糖?” 看着显得有些担心的朱元璋,韩成笑了:“陛下,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 糖这个东西,到哪里都非常的受欢迎,尤其是在欧洲那一片。 欧洲就是在清鞑子时期,前来我们土地上作威作福,各种作践的主要国家所在的地方。 他们那里的制糖技术,本身就落后我们这边很多很多。 就我所知道的情况,现在的欧洲那边,糖就是奢侈品。 大明这边只要有钱,还是能买到糖的。 但是在欧洲那边很多人,有钱都买不到糖吃。 至于白糖,那更是奢侈品之中的奢侈品。 以至于在很长的时期里,就算是那些有重量级的皇室成员,才能在生病的时候,吃上一些白糖。 能不能在生病的时候吃白糖,甚至于被人当成了权贵身份的象征。 你把自己吹嘘的再厉害,结果生病的时候,却连白糖都吃不到,只这一点,就能让人对你嗤笑不已…… 当然,由于那边的特殊情况,有很多的国家地方都不大。 很多都没有咱们的一个行省大。 但那里有钱的狗大户,一点都不少。 咱们这边丝绸,瓷器,以及茶叶这些,非常热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