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九章 朱元璋朱标,被韩成开大眼了!(三合一) (第4/4页)
其余不说,仅仅是在海上长距离的航行,就需要太多太多的经验。 除了这些,各个地方都有什么风土人情,都喜欢什么货物,当地又出产什么……这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准备。 把这些都给弄清楚了,才不会两眼一抹黑……” 朱标低着头,奋笔疾书,生怕漏掉韩成说的一个字。 朱元璋也一样是听得格外认真。 今晚上他和朱标都被韩成开眼了。 原本只是前来问问,能不能找到糖和鸡蛋的替代品,哪能想到,竟然还有这样大的意外收获。 “对了,我忽然间想起一个人,不知道他还在不在。 若是能够找到这人,那么对于市舶司的海外贸易,简直受益无穷!” 说着市舶司的相关事情,一个人的名字,忽然间跃入到了韩成的脑海之中。 韩成不由的为之欣喜,暗道自己之前怎么将此人给忘记了! 幸好这个时候记了起来,不然的话,那亏损可就大了。 “什么人?” “韩成你说!” 韩成的话刚一落音,朱元璋和朱标二人的声音就一起响了起来。 虽说的话不一样,但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这人名叫汪大渊,字奂章。” 韩成说出了汪大渊的名字。 汪大渊这个名字,对于后世的不少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远没有开着‘航母’浩浩荡荡七下西洋的郑和名气大。 不过,汪大渊却是一个比郑和早开始航海几十年的人。 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航海,跟着船队四处经商。 并且还写下了岛夷志略一书,详细记载了南洋一带详细的地理位置,以及风貌等事情。 是一个经验十足的航海家。 若是能够将汪大渊这样一位人才给弄到市舶司之中,令其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有这样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人坐镇,那市舶司的诸多事情,都将会变得格外的顺利。 “汪大渊?” 朱元璋念叨一声,开始在这里迅速的思索起来。 一番的思索之后,记忆之中,并没有这样一位存在。 朱标也同样是没有印象。 韩成道:“你们对他没有印象也正常,这人在这个时代不算太出名,只是一个海商。 元朝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外面做生意了。 南洋的诸多地方,他都基本上跑遍了。” 听了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汪大渊若只是一个海商的话,那他不知道此人很正常。 随后,在听韩成说了一些汪大渊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当下就下定了决心,这汪大渊必须要找到! 这样的一位,正是市舶司现在急缺的人才! 就算是汪大渊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那也必须要找到他的子孙后代才行! “关于市舶司和海外贸易,我现在能想到就这么多。 接下来若是再想到什么,我再和大哥和陛下说。” 韩成仔细想了想,确认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之后,就结束了关于市舶司的话题。 朱元璋朱标二人,只觉得是受益匪浅,又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韩成都已经这样说了,那朱元璋也不好再接着问了。 坐在这里回想一下,发现这一次,在韩成这里收获不少。 不仅仅知道了如何解决缺糖的问题,还顺带着解决了西南的治理问题。 要知道,西南那边远离中原,位置偏远,条件艰苦,民风彪悍,本就容易闹事,造反。 又被元鞑子统治了那样多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现在自己这里虽然拿下了西南,但接下来想要让西南那里的变得安定,却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 一个弄不好,还很容易变成对于大汉而言的西凉那般,一直战乱不断,一直吸东汉的血。 可现在,韩成这在西南那边来上一手制糖,将制糖和制造火药,以及今后的对外贸易联系在一起。 竟一下子就将许许多多的事情给盘活了! 不仅仅解决了火药用糖,还能够让西南那边的很多人从中受益。 和朝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虽然这制糖业不可能惠及到西南的每一家每一户,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就已经足够了! 一旦韩成所说的那些,在西南那边完成,西南那里今后就算是还有人叛乱,那规模也不会大,乱不起来! 西南不仅仅不会吸朝廷的血,还会给朝廷带来诸多的财富! 妙! 实在是太妙了!! 比自己所设想的,对西南那边的治理政策,好上太多太多了!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招,竟直接将自己的所有关于西南的忧虑,都解决了! 更不要说,除了这些之外,韩成还说了那样多,关于市舶司的建设,以及海外贸易之类的事情。 这一次来的是真值。 朱元璋是真有了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就算是诚意伯刘伯温还活着,这些办法他也提不出来。 “岳父大人,现在是不是觉得,答应让我和有容在一年之内成亲,特别的划算?” 正在想着,自己这一次答应韩成和有容在一年之内成亲,确实不亏的朱元璋,闻言一愣,这小子莫非会什么读心术不成? 一愣之后,他马上就恢复了正常。 带着一些挑三拣四的模样道:“划算?我怎么觉得我亏大了。 就这点东西,硬生生的让我将婚期往前提前了两年。” 朱元璋见不得韩成这幅嘚瑟的嘴脸,总想打击他一下。 韩成见此点了点头道:“奥,原本是这样啊~ 我原本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对岳父大人你说说呢,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献丑了。” 朱元璋闻言,立刻露出了笑容:“你看你,咱给你开个玩笑,你咋还认真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