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响马山河6 (第3/3页)
举石锁,掰手腕,拔河等场地都闲着。 九斤来到城楼房檐下坐在椅子上,对秦鹏举说:“着衙役上街喊话,各个擂台比武前三名,都有一百元到三百元的奖励。”
不到半个时辰,城头上开始人山人海,一些挑着担子卖零食小吃的摊贩也自觉的上了城头,架锅炖rou,炸糕炒酥,忙的手脚不停。 卢象升忍不住问道:“大帅。反贼兵马就在城外十里处,这还不准备人守城?” 九斤看看运河西岸旗幡招展的大顺军营地说:“你认为他们在等什么?” 卢象升手捋三尺长髯说道:“他们大多是步卒,三天狂奔二百七十里到京师,又咬牙跑了六十里到通州,粮草辎重都远远的扔在后方,他们是在等粮草,更是在等大炮。” 各个比赛场地叫好喝彩声雷动,九斤抬抬手,众人顺着城墙向北走。 走出比赛场地,喧哗声渐渐抛到身后,九斤说:“李自成敢于轻骑突进,必有依仗,攻城不是他的选择,京师会有人为他打开城门,提供粮草。” 孙传庭沉吟道:“皇上此刻不定有多忧心,大帅,若不是您下令来通州集结,孙某和五千山陕儿郎此刻已血洒左安门啦。” 前面有栅栏挡住去路,巴彦站在门口准备开门,九斤转身扶着墙垛说:“你和周总兵没去大武镇,选择赶在顺军前来到京师,已抱定必死之志,你们的做法真是对的吗?” 卢象升、孙传庭、周遇吉看着城外,默然不语,少倾,周遇吉问道:“年前那个叫洪日庆的丐帮首领,是大帅派去的吗?” “没错,当时让你放弃永州前往孙督师麾下,并放弃太原府,而你们选择了坚守,结果从巡抚到胥吏,从将军到士卒,一万五千人为守城而死。 他们为国捐躯,慨然赴死,彰显我大明不屈之志,但你们这些督臣有没有想过,你们下的命令是否正确? 你们饿着肚子行军,不分昼夜赶往京师,仅仅是为了壮烈殉国?你们这些将帅死的痛快,江山何辜?那些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的大好男儿何辜?” 三人听完脸上发热,这几天看着这年轻大帅不温不火,三人心中都有些失望。 知兵之人谁没点血性,若战场上无法取胜,不如赴死,还能标榜青史万古流芳,一将成名万骨枯,万骨有谁知? 卢象升苦笑道:“两年前卢某奉旨进京勤王。在南阳府遭到响马突袭,致使天雄军铩羽而归,被皇上连降三级,打败我的就是那个人吧。” 说着指指站在栅栏处的巴彦,九斤说:“两年前,多尔衮亲率五万兵马破关,朝廷已有议和之心,而你却上奏要血战到底。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时朝廷已经无法提供粮饷,朝堂诸公也不喜欢你这种不食官场烟火的能臣干吏。 皇上被你说服,下决心血战,让朝廷主张议和的主官气愤不已。 当年若放任你随性而为,你和天雄军早就化作泥土,连个坟头都没有,你是如此,伯雅亦是如此,他叫巴彦,是大明江山千千万万守护者之一,他也是你的救命恩人。” 卢象升走到巴彦跟前,深深一躬到底,一米八五的魁梧身躯,即便鞠躬也比巴彦高。 巴彦嘿嘿一笑说:“主子有令,不得不从,当时抬脚重了些,莫要记在心里。” 卢象升哈哈哈大笑说:“若不是你一脚把我踹出去五十步,我依然单枪匹马去京师,现在卢某明白了,为国为民,光有热血和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是不够的,谢谢你脚下留情啊。” 孙传庭走到近前说:“我入狱三年,原已心如死灰,此刻却充满希望,大帅,现在能否相告,将如何破局?” 九斤说:“朝堂朋比为jianian,天下官员贪腐成风,国家武力废蚀,伦理崩塌道德沦丧,已是不破不立之局。 此时,想必李自成正和皇上谈判,咱们要做的,只有一个字,等。” 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是一愣,他们被九斤的狠辣惊呆了,等,等什么,等待有人投敌,等待有人另寻主子,等待有人打开城门,等待有人将皇上献给李自成?。 不管是否投敌,是否旁观,是否坐困愁城,是否不尊旨令,最后这些建成大明官场默契规则的所有官员,怕是没几个能善终了? 孙传庭嘴巴蠕动了一会儿,最终叹口气,卢象升沉吟道:“京师官场若是大清洗,势必造成社稷动荡,大帅,请三思啊。” 九斤点点他说:“现在的大明已是破砖烂瓦,荡无可荡,咱们光脚的,还怕他们穿鞋的?” 正说着话,李春和吕文乐领着一个老年太监气喘吁吁找了过来。 那太监看见九斤稍稍一愣,‘噗通’跪倒在地,双手高举一个锦盒说:“奴婢是懿安皇后驾前总管孙德茂,奉娘娘懿旨,给皇爷送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