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_第140章响马山河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响马山河6 (第2/3页)

西海子的梅园占地百亩,在这寸土寸金的通州可谓独此一份。

    李家新任家主李善才今年三十一岁,沉稳干练,是天启五年二榜进士,曾在礼部担任编修,目前丁忧在籍。

    他撰写的经世论在北海号外刊发后引起九斤注意,向他发出亲笔邀请函。

    北海镇的王英和刘全,都是难得的贸易型人才,但是北海银号却没有掌舵人。

    李善才丁忧,正在编写银号发展规划,接到了九斤要来通州府的消息。

    驻通州的各部衙门司官员,各省督办,氏族商贾的族长主事云集梅园门外,时至今日,这些有钱人终于明白,京城将迎来巨大变动。

    大街上,各府各衙门前都是大车拥挤,家丁仆人在忙着搬运行李,封箱装车准备出城。

    当听说北海镇当家人,御赐黄龙金甲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由山海关抵达通州后,这些‘官绅’们不约而同跑到梅园。

    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没人愿意出门逃难,虽说心中仍有不安,但听说大元帅亲至通州,整个城池瞬间恢复平静,连各种恐慌的流言都销声匿迹。

    常义的铁卫营一百二十人接管梅园,巴彦等人已经进入梅园安营扎寨。

    当金毛护卫着一辆黑色四轮马车抵达梅园时,守在梅园门外的三百多通州‘父老乡亲’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叫。

    李善才上前打开车门,牛武放下踏板,一身高领锦绣月白长衫的九斤走下大车。

    李善才躬身一礼道:“接到信,才知大帅已经离开山海关,辽东的事已传遍通州,今天早上,李自成的大军前锋已出现在昌平,很多人开始准备南下,结果大帅进了通州。”

    九斤说:“满街的大车堆满行李,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秦鹏举在从后面赶过来,听九斤说完回道:“衙门和缇骑所已经出动,正在搜捕谣言惑众者,已经抓到一些细作和闯贼的说客。”

    九斤点点头说:“愿意离开的官吏和商贾让他们走,保持外松内紧就可。”

    李春招呼人,抬着挂在支架上的金甲,众人对着金甲焚香叩拜后,这才都跟着进了梅园。

    两天后,湖广总督卢象升率三千乞丐般的兵马抵达通州,入城后前往梅园拜见大元帅。

    未时许,探马传来消息,李自成的北路军十万兵马抵达京西,正在扎营休整。

    在京城东南发现山陕总督孙传庭和代州总兵周遇吉的五千步军。

    九斤派驻扎通州的锦衣卫签事张启山携带自己的通令金牌,前去号令孙传庭带兵来通州集结。

    第三天,李自成的南路大军十余万抵达北京城南,至此,前来攻打京师的大顺军全部到齐,马军五万多,步军二十万余,火器兵三万余,共计三十万大军。

    九斤命秦鹏举赶制一面天下兵马大元帅的黄龙大旗,高高悬挂在西城门楼上。

    大旗挂上不到五个时辰,大顺军三万兵马就赶到通州城,在西门外十里处挖掘壕沟安营扎寨。

    通州城内,孙传庭和卢象升千里迢迢带来的勤王‘大军’,正在督府衙门前领取军服兵器。

    经过几天休整,这些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的忠义之士焕然一新,因为通州不光粮草百万石,兵械甲胄更是堆积如山。

    这天午时,九斤在李善才,吕太监,孙传庭,卢象升,周遇吉,秦鹏举陪同下沿着西水大街向西城门走去,牛武和包力率六十名铁卫散落在三百步方圆负责警戒。

    沿街商铺,路边摊点人流如织,换上新装又领到特别津贴的勤王义士们,得到了放假三天的通知。

    此刻正三三两两走上街头,大方的掏出银子,在街头和饭馆喝酒小聚,吹牛聊天,混没了大军压城的半点气氛。

    西水门大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和民间手艺人,这里不仅收铜子儿,碎银,更喜欢北海银元。

    此番九斤从通州隆兴银号提取八万银元,为这些进城的勤王军发放补助,连这些都督和总兵都领取了三百到五百不等的补贴。

    李善才正组织人给他们登记注册,战事完结后,他们每人将会领取所有欠饷,并按功劳给与房屋土地奖励。

    今天九斤等人虽然都身着便装,还是有很多兵丁过来致礼问候,可见这两位都督和总兵深受这些兵卒爱戴。

    为防止冷落九斤,孙传庭和卢象升不停的‘呵斥’:“先拜见大元帅,没规矩,不准逛窑子,染上病就废了。”

    很快,大元帅逛街的消息传遍通州城,许多人跑到西水门西大街,一睹大元帅风采。

    此时的九斤等人,正每人手里拿着桑皮纸袋包裹的各种干果,边吃边往城楼上走。

    今天是通州擂台比武第一天,看热闹的多,报名的少,九斤来到城墙,见只有摔跤擂台在比赛,射箭,马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