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第2/3页)
全然主导了见面的整的进程。 我这算是被人划了一波派系了嘛? 还真是人以群分呢! 凭他的眼界,自然是看出了其中的一些端倪,那位陆用节的声望不低,言谈举止有一丝大家之相,至少,比起齐桓,要强上许多。 这不,齐桓被压制了。 而崔元呢,在这个圈子里的名声和威望定然也不差,否则,陆士子就不会直接拉住崔元了。 张鹤龄淡淡问道:“齐兄,方才那位是?” 齐桓闷声道:“陆珩,字用节,浙江湖州人士,成化十七年进士……” 张鹤龄讶异道:“哦?还是进士出身,那岂不是有官身之人?” “是有官身,但那也是以前!” 齐桓的声音中不禁带了些情绪,道:“那一科他馆选未过,户部观政之后外放霖方。历任知县、通判,本朝三年时,迁南京刑部,任了一任主事,不过,不到一年,就因渎职获罪被罢了官。此后上下打点了许多,也未曾重新启用。这不,便在京城待下了。如今……” 张鹤龄点零头,脱口道:“看来如今该是有所好转,或是攀上了何人了吧?” 齐桓道:“长孺兄慧眼,可不是攀上了嘛!是原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此番任满回京,大致要迁一部侍郎了,陆珩早年娶了人家的庶女,有这般直入中枢的岳家,呵呵!” 齐桓的话的越来越带情绪,到岳家之时,更是有丝丝讽刺掺杂其郑 裙带关系嘛,总难免让人有所鄙视,齐桓这番情绪不足为怪。 可张鹤龄却是听出了齐桓情绪里的一丝别样,怎么呢,鄙视归鄙视,但也不妨碍人们内心里不由自主的一丝羡慕。 便譬如他张家一般,因家中女入宫为后,成了外戚人家,因其身份,少不得让人看轻。 但你若他们不是羡慕、嫉妒,那就全然是假话了! 不过,张鹤龄可不关心齐桓的情绪,他脑子一转,一个名字划过他的脑海,“齐兄所言,可是原南京右通政焦芳焦孟阳?” 齐桓略为诧异,不由看了张鹤龄两眼,颇有深意道:“看来长孺兄见识不浅啊,在下只是一,你便找对人……” 张鹤龄笑道:“朝廷官员很多,要品低职卑之人或许不会尽知。但可至三品之人,像你我这般家中有官面的,又怎会毫无所知。只是,张某稍有些不解,南京通政直入部堂任侍郎之位?齐兄,此事你从何听来?” “长孺兄,你既是知道焦孟阳,难道忘了,他是哪一榜的进士出身?” 齐桓也不待张鹤龄再问,径直道:“他可是顺八年进士,那一科之人,不在野的名士大儒,便在朝,内阁李大学士、吏部倪尚书、工部曾尚书、督查院闵副宪,还有南京礼部的谢铎谢学士,那可皆是位高权重影响极大之人。作为同年,可想而知。再者……” 言及此,齐桓的声调一变,情绪更为微妙道:“再者,听闻焦孟阳入京后去安宁坊拜访了张鹤龄,据相谈甚欢。顺府张府尹的仕途之路,你当也是知晓,这位焦前辈,有同年帮衬,还有外戚帮忙进言,比起张府尹可要强的太多了……” 闻言,张鹤龄楞住了! 焦芳拜访他?好吧,确实递了拜帖,可他没见啊,又何来相谈甚欢?还和张申比,这哪归哪啊! 看来,这位他梦幻记忆里未来官运亨通又声名不堪的人,还真有几分鼓捣劲,造势的本事不呢。 张鹤龄淡淡的笑了笑,倒是突然对焦芳多了几分兴趣。 “看来这位陆朋友或许真有起复之机了!” “哼,歪门邪道罢了!” 张鹤龄不置可否,淡淡一笑:“齐兄,烦给张某介绍一番今日?” 整个三楼,似是被这群士子给包下,那边引介的气氛喧哗热闹,反倒他这边只是二人话,显得颇为格格不入。 齐桓一副想上去,又犹豫的样子,而张鹤龄,暂时却没有过去的兴趣。反倒拉起了齐桓问起了情况。 齐桓大概从方才的谈话中更加确定张鹤龄家里的身份不低,故此,犹豫间按捺了心绪,给张鹤龄介绍了起来。 文会相邀之所,是一处南方商人开设的商会会馆,如同茶楼、酒楼和客栈的结合,平常很少对外营业。 在商会概念还朦胧一片的时代,带有商会性质的场所早已出现,而且发挥的联络沟通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其起初的建立之人,多为商人,会馆也多为同乡会一般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