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二百九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章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比如地方的商贾、学子来到京城,便是生意不顺或是学子囊中羞涩,到了这里也能得到一定资助和护助。

    要是有所求,他们甚至会用自己的人脉竭力提供帮助,这也算是联谊和投资了吧。

    虽,言道不求回报,被资助、帮助的人或许也不会个个有所回报,但只要出个一二,也是可观了。

    像这般的会馆不在少数,随着影响越大之后,也不再只局限与同乡,没看现在,打起的名头已是变成南方了嘛?更是交集中加上了北方之人。

    便如此次,听齐桓介绍之下,便是京城顺府与南方士子的一次联谊文会,其实,也就是相互交流人脉的一次文会。

    在张鹤龄看来,这些到来的士子,或许还代表着某些身后的人。

    或商、或官吧!

    这头年,科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单纯了。莫会试,只乡试便已将层次、阶级划分开来。

    待得会试之时,更是一层筛选,一级一级,真正无家境无背景只闷头读书之人,能中第已是少了很多很多。更莫言一甲和二甲高名。

    他不由便想起了审问黄昱时,黄昱所发出的控诉,不得不,值得人深省。

    这还只是应试,便是中第入仕呢?

    要知道,对新科进士而言,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翰林院。

    而能入翰林之人,除一甲便只有馆选庶吉士。而若想得偿所愿,又怎能少了提携。

    即便是不入翰林的观政士,谁又不想观政结束之后,有个好的去处,终归,还是要看背景和人脉呢。

    随着齐桓的介绍,张鹤龄越听越是感慨。

    正在张鹤龄二人话之时,那边的引介寒暄已是结束,陆续又有几位士子模样的冉来,似乎是冉的差不多了,那边的文会也正式开始。

    文会嘛,无论有何目的,首先一点,以文会友必不可少。

    无非是写诗写词作赋,好似那位陆珩开了头,顿时一片喝彩较好,场面更加的热闹喧嚣起来。

    “齐兄,过去看看?”

    “好,一齐过去,稍后长孺兄当也不吝文采,多展示一二,长孺兄先请……”

    二人走了过去,正见一名士子很是兴奋激烈的给众人讲解着。

    “诸位,方才陆前辈所作,引经据典,可谓切中要害。全文简练但不失厚度,可谓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以诗赋痛击弊政、jianian宦,更乃大快人心,当浮一大白,当浮一大白!”

    “是啊,真乃雄文也!”

    “诸位,有幸听得陆兄大作,在下深有所感,谨以拙作一篇相和,请诸位指点……”

    “好诗,好诗,虽比之陆兄略有不如,但也不失为难得一见的好诗。”

    “在下也有一文……”

    “……”

    一人解,纷纷唱和。

    可张鹤龄听得却是既好笑又气愤。

    不得不,这里很多人都颇有文采,但这文采,却偏偏用到了这些地方。

    没事不在家好好读书应科举,联络交流人脉倒也值得理解,可跑到京师公开场合来作文抨击时弊,甚至堂而皇之议论国政兼骂人,实在荒唐、狂悖。

    对,就是骂人,除了言皇帝时颇为隐秘外,对朝政,对大臣,对他,就是赤裸裸的骂。

    更可恨之处在于,一人骂之,纷纷响应,气氛热烈到喧嚣。

    “长孺兄,觉得他们所作如何?”

    “文采尚可,可这般……违背朝廷律令,更以文骂上朝中大臣,可否有些不妥?在张某看来,文有些没用对地方啊!”

    齐桓下意识的点点头,不过,马上又摇了摇头,刻意凑近张鹤龄身边道:“此话可不能,齐某见张兄可谓一见如故,故此,交浅言深,直言几句。

    长孺兄,议政、骂人,或许不妥,但也不得不为之,人嘛,终究要个合群不是。你看看这里的人,虽只是一些士子,但所代表的,可不单单是此处的几个人……便如陆珩,你敢,他今日身后没有焦前辈的身影。还有那边……便崔驸马,那也是……”

    言及此,齐桓顿了下来,给了一个“你懂得”眼神。

    张鹤龄笑着摇了摇头,颇为感慨的叹了一口气道:“齐兄可曾想过,若是传了出去,又会如何呢。那些大臣若是听到,可会计较,可会对他们未来有所影响?甚至于,本就是违背朝廷政令,可会获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