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二百九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第2/3页)

的懵怔之状,他也不觉得奇怪,不过,他还是问了问道:“叔虎可能答出?”

    齐桓苦笑:“桓与舜卿之别犹如渊,连舜卿你都一时答不上来,桓又如何能答之?”

    “哈哈,也莫要妄自菲薄,其实这题,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了眼界与认知之上。四书五经,制艺文章,我与叔虎或可做个比较,但抛开这些,又何谈比较?叔虎,来看看这个!”

    刘龙着话便将方才拿在手中的那本书籍递向了齐桓。

    齐桓接了过来,只见是一本看似有些古旧,但边角并无磨损的书籍。

    只从书籍的外观便不难看出,此书出现应是有些年头,但看的人极少。

    这应该就是寿宁伯所出策问的出处了吧。

    “退斋记!”

    “刘梦骥!”

    齐桓下意识的念了封页之上的书名及署名,还是无有印象。

    他暂也不作他想,缓缓翻开邻一页。

    一页,两页,三页……

    齐桓一页页的翻出,随着阅读的文字,脸上既有古怪,又有思索。

    刘龙也不打扰,端起茶抿了一口,随后放下茶盏,拿起了案上的另一本,也是看了起来。

    两人都不打扰,官廨里,只有不时发出的轻轻的唰唰翻书之声。

    “原来在这儿啊,原来是这样的书!”

    良久,齐桓突然感慨的叹了一声。

    刘龙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望向齐桓道:“叔虎觉得如何?有何感想?”

    齐桓点零头,可转瞬又是摇了摇头道:“此书很有意境,虽用词多有苛刻、尖锐之处,但以批评的方式,阐述了理之一道,不得不,有很多值得人深省之处。

    只是,如这般质素的书籍,怎会无名呢?其作者,刘……梦骥,若是有这般学问见地之人,又怎会……桓孤陋寡闻了……”

    刘龙问道:“叔虎可曾读过《四书精要》《易系辞》?”

    齐桓不解,道:“自是读过,此也为前元暴政之下,我儒家先辈难得着下的经典,也是我等研习四书五经极有助益的文章之一。

    其作者被称前元理学大家之一,虽从祀孔庙未曾成行,被指‘务独善者’,但作为后人,不了解当时时政,亦不好过多评判!”

    刘龙点点头,笑道:“看来叔虎学问基础扎实,且亦非人云亦云之人。既是读过,也知其作者,那便对了。刘梦骥……”

    “刘梦骥,刘梦吉?莫非这刘梦骥,便是刘因刘梦吉?”齐桓瞬间一怔,恍然道:“难怪,读起文风,总有几分熟悉呢,还真是孤陋寡闻了!”

    齐桓又是苦笑。

    “是啊,孤陋寡闻了,刘某也是有此一叹,若非那日伯爷考较之后,某回去好一番搜摸,又多方查证。

    何曾知道,刘因先生,还有此一书……”

    齐桓点零头,道:“伯爷用此文考较,可谓用心良苦了!”

    刘龙赞同道:“确实用心良苦啊!读书读到我等这般程度之人,只差会试最后一步便能直入青云,可如今想来,依旧未曾从原本寒窗之时的眼界中跳出来。

    恪于四书五经,恪于教条规矩,又恪于所谓的约定成俗。可事实上,莫往后,便是会试这一关,又何曾能只于此局限。

    我等从读书之日开始,便有先生教导我等,文章分好坏,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文章好坏。科举之路,凭诗书文章,也不妨琢磨琢磨考官之喜好。此也可算作科举本身的一部分。

    当然,刘某并不排斥淬,像这般琢磨,我也未曾少过。可自以为已是摸准脉络了,伯爷却是给我上了一课。

    会试乃我等读书人入仕最后一步,比之殿试更为重要。故此,朝廷对会试的看重,超出所樱委任主考官,通常皆是真正的朝中大员,他们选拔可为官的学子士人,其所占的高度,其眼界格局又岂是一般人可比。”

    “不宥于,不恪于……”

    齐桓下意识的嘴中呢喃,他突然觉得,今日莫其他,便只一事之体会,已对他弥足珍贵了。

    “桓承刘兄指点,幸甚……”

    “何来指点,互勉吧。”刘龙摆摆手,并不在意。

    “多谢舜卿兄!”

    “无妨无妨!对了,伯爷既是托付,刘某便托大了。这样,自明日始,你便来兵马司衙门吧,随刘某一起,处置些兵马司日常公务。

    东城兵马司与其他各处不同,公务繁杂,到鸡毛蒜皮,大到国政税赋,可谓包罗万象。这也是伯爷上任之后所带来的改变。具体如何,介时你便知道了。

    至于公务闲暇之时,你我亦可切磋下学问,叔虎认为可行?”

    “全凭舜卿兄安排,还望舜卿兄不吝赐教,桓先行谢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