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_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第4/5页)

贴黄:臣窃唯陛下即位以来,圣政日新,超越古今,然而今日去jianian邪,进忠贤,其势易也!

    那么他指的jianian邪是谁?

    如韩绛、李清臣、张璪之jianian邪,天下所愿去者也!

    忠贤又是谁?

    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忠贤,天下所愿进者也!

    哦……

    原来您已经代表全天下啊!

    赵煦玩味的将手中的谏书一丢,讥讽着:“那朕以后干脆都听您这位代表了天下人的正言的话好了!”

    只是,赵煦还真没什么办法治这样的人。

    因为朱光庭是左正言,他是谏官。

    谏官本来就是干这种事情的。

    无论说的对,还是说错了,这都是他的职责。

    何况,赵煦知道,朱光庭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的。

    他就是个书呆子。

    他上书所言的这些话,大概率就是他的心声。

    为什么?

    因为他是程颢的弟子门生,五路伐夏的时候,此人在京兆府跟着吕大防一起负责大军后勤供给的时候,就以做事一板一眼,恪守法条儿闻名,号为‘明镜’。

    这可不是他自己吹嘘的,更非是士大夫们之间的互相吹捧。

    而是有着事实依据的。

    当年其在京兆府为官,就连当地的百姓之间有了争执,也愿意找他协调。

    人格魅力和道德cao守可见一斑!

    于是,人称:明镜先生!

    若只是这样,赵煦心里面还会打鼓,会怀疑这个人的用心和出发点。

    可关键在于——朱光庭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亲政后,虽然屡次被贬。

    但这个书呆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为百姓做事。

    遇到旱灾、水灾,总是出现在第一线,亲自为灾民煮粥,也亲自察看赈灾的每一个环节,生怕有一粒米被人私吞,以至于日夜不休。

    最后竟是因为旱灾严重,而在祈雨时跪死。

    所以,他是真的践行了他的老师程颢天理人伦之道的士大夫。

    他是真的相信,这个天下万物皆有天理。

    也是真的认为,现在都堂上的韩绛、李清臣、张璪都是jianian邪。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国家政治变得浑浊。

    他不是李定那样的投机客。

    也不是刘挚那样带着私人恩怨来搞政治斗争的政客。

    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恪守自己信念的士大夫。

    所以,赵煦也只是生生闷气,很快就想开了。

    赵煦是很清楚的。

    朝堂上需要做事的聪明人,但也需要像朱光庭这样坚守自己理念的书呆子。

    哪怕是当个吉祥物,哪怕是当个花瓶呢!

    更不要说,赵煦一直想着,要在未来将二程的思想据为己有。

    所以,他也只是说了两句气话,就重新拿起了朱光庭的上书,然后在上面批示: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朕之股肱也!韩绛、李清臣、张璪等大臣,亦朕之臂膀也!明道先生遗朕书曰:天地之用皆君之用也!其注释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人君治政则不然,士农工商,皆天子之民,清流浑浊,皆陛下之臣!

    其与爱卿共勉之!

    批示完,赵煦将笔一丢,把谏书交给一旁的冯景,道:“送通见司,让通见司誊抄三份,两份送保慈宫,一份转谏院!”

    “是……”冯景低着头,接过了谏书。

    赵煦却是摇头。

    是的,朱光庭的这封谏书,是直接送到赵煦这里,而不是从两宫那边送来的。

    这既是赵煦日拱一卒后得到的权利——谏官、御史,假若指明给他的上书,两宫一般都不会再过问,直接由他处置。

    同时,也是赵煦肯捏着鼻子批示朱光庭的原因——他可是直接跳过了两宫,向赵煦奏报的!

    哪怕只是这个原因,也不该对他有什么惩罚。

    相反还得鼓励一下!

    ……

    通见司将赵煦批示的副本,送到保慈宫的时候。

    两宫也在苦恼着一个事情。

    因为旱灾持续,宰执、两宫祈雨都没有效果。

    于是,很多声音,都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了。

    一般的人,无论是私下议论,还是公开上书言事。

    两宫也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事情乃是一个元老捅出来的。

    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

    这可是四朝元老,论资历和文彦博一般无二的大臣!

    当通见司送来赵煦批示的朱光庭上书,两宫看完后,就都有了想法。

    “娘娘,不如去请六哥来……”向太后提议:“毕竟,范学士上书所言,涉及先帝……”

    “恩!”太皇太后想了想,也点头应允。

    此事,确实也只能请官家来,才能做出决断。

    毕竟,事涉先帝的主张,同时牵扯了太祖、仁庙、英庙三代帝王。

    于是,便命粱惟简去将赵煦请到保慈宫来。

    赵煦得报的时候,诧异了一声,就问着来请他的粱惟简:“太母、母后,遇到何事了?”

    “奏知大家,乃是已经致仕在家荣养的故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上书……”

    “上书内容,臣就不大知道……只知两宫慈圣皆为之苦恼……”

    “范学士?”赵煦诧异了一下。

    范镇就是那位抚养范祖禹长大的叔祖,同时也是欧阳修的密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