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杀心 (第1/2页)
第113章朱棣的杀心 世子府光正屋就有二十余间,其余廊坊阁楼不计。 世子府管事太监,遵照朱高炽的命令,在书房挂上了巨大的舆图,不但有全国的,还有各色省府,卫所舆图。 挂在半空中的一幅幅舆图下,是分类好的各色典籍往来公文等。 整个书房,没有多余的摆设。 朱棣曾经来看过,打量了屋内的布局,随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也是最大的态度。 不久后。 下令每次王宫藩臣议事时,朱高炽到承灶观政。 朱高炽曾经高兴了几日,不过很快发现,真没多大的事情,反而比较枯燥。 都是遵前例的一些日常事务。 根据府里老饶法,随着北平三司的地位提升,藩王府的权利消减,才导致如此。 北平前朝为直隶中书省。 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 此时的燕王府,权力巨大。 不过已经是过眼云烟。 朱高炽在书房中,因为坚持锻炼,合理的食谱,身材从中胖降为微胖。 少年的身影,就显得有些单薄,与宽大的书房有些格格不入。 少年郎埋首案几。 案几上满是公文,墙壁上尽是舆图,书架上堆放的都是整编好后的公册。 这么严肃的气氛,给人一种人鬼大的错觉。 但是没有人敢怠慢。 王府里资历再老的老人,面对大公子,都会摆出恭敬态的态度,没有人倚老卖老。 根据历史上,明年洪武二十六年的编计人口,全北平境内,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县,总人口在两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人。 这么巨大的人口增幅,除了长期的社会安宁外,还有朱元璋常年大量从人口密集的地区,迁回百姓的原因。 特别是迁移了不少大户。 即打破霖主阶级在南方的控制力,也加快恢复了北方的人口。 例如燕山三护卫,从指挥使到军户,祖籍大部分都是其余省份的籍贯。 朱高炽考虑的是人口,市场,经济,矿产资源分布等综合因素,思考当下发力的着力点。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还有少部分散落在华东地区北部。 朱高炽用笔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 包含了华北地区中部,南部,北平西郊,中南地区北部的一块,华东地区北部的一块。 可以这个圈内,垄断了全国七成的煤炭资源。 至于其余的地区,特别是南方,铁矿资源有,但没有什么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北方的优势。 那么。 也可以,能成为改变靖难之役的力量。 如果自己能把这个圈内的煤矿资源整合起来,以商业的手段,控制到燕王府手郑 只这股力量就能毁灭地。 但是怎么才能整合呢? 山西是晋王的地盘,山东的官府力量占据绝对地位。 北平倒是好。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是以点带面,还是全面开花的好。 朱高炽忍不住学起朱棣摸起下巴来,不同的是,朱高炽用的大拇指和食指轻捏。 以点带面,先把密云,昌平,西山,房山,宛平,大兴,通州打牢根基。 然后逐步向外扩张,例如涿州,蓟州等这种战略要地。 也就是,继续围绕北平。 这样有个缺点。 利润会减少。 做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两者的利益有壤之别。 北平其实还是新市场,但是比较下来,可以当做是存量市场了,不可能达到蒸汽机面向市场第一阶段时,那种规模的大订单量。 “还是建立分厂区呢。” 朱高炽放下手里的册子,离开案几,走到舆图前,望着舆图上的州府沉思。 “在山东和山西矿区,建立分厂区,可以借助当地的矿区地利,最大利益化的占领市场。” “可这两个地区燕王府没有控制力,容易失去控制。” 在激进和保守两种做法之间,朱高炽感到为难。 前者能成倍的扩张,但是有危险,后者扩张速度相对于平和,但是胜在稳定。 此时,门外传来声音。 “王爷使来人,请王爷去承运门平台。” 朱高炽听到后,把手里的事情暂时放下,快步的赶去了承运门。 只有在承运门平台的阁楼上,才是朱棣和亲信们真正商议重要大事的地方。 不久。 经过通传后,朱高炽见到了葛诚,姚广孝,还有其余的几名藩臣。 人们都认为,随着凉国公的出征,圣饶刀决计不会落到凉国公一系。 事情也是如此。 最先出事的是宋国公冯胜。 蓝玉放心的上任,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很快就带领大军,获得了大捷,挫败了月鲁帖木儿联军的气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