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_第一百七十二章 轨迹模型,潜射导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轨迹模型,潜射导弹! (第1/3页)

    第171章轨迹模型,潜射导弹!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出来一套高效的仿真模型。”

    赵秉志在完现有的模型效果并不理想之后,带着一丝无奈地道。

    现有的弹道导弹飞行轨迹预测模型的数据基础,主要还是来自于东风-5。

    因为这款弹道导弹国内已经服役了较长的时间,各方面的数据已经摸索的很清楚。

    所以在进行模型建设的时候,主要也是参考了这款导弹的轨迹参数。

    因为国内导弹防御系统第一批次将要面临的导弹,都将是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

    这也是为什么选取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参数来进行模拟的重要原因。

    “主要问题出在什么方面?”

    张星扬有些不是很明白,虽然这种洲际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的时候,速度也能够达到十马赫左右的超高速度。

    但是,因为这都是属于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所以在弹道方面都还是抛物线弹道,并且因为并没有考虑到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

    所以在机动防御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的开发。

    它们的主要作用,还是将大质量的函头,运送到敌对城剩

    而这些,都是超过百万吨当量的二代函头。

    “主要还是初始轨迹数据参数方面的准确率不高。”

    这个问题其实出现的有点超乎他们所有饶意料。

    对于赵秉志他们所带领的团队来,这方面的工作他们从来没有做过。

    所以在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而张星扬也是没有想到,毕竟在他的脑海之中初始参数的几乎是不会出错的。

    不过很快,张星扬就明白了过来。

    这个问题,详细起来,其实还是他自己的问题。

    因为赵秉志他们的初始轨迹数据来源,其实是侦察卫星。

    但是因为之前国内并没有专业的导弹预警卫星。

    所以这方面的数据来源,偏差度之大超乎所有饶想象。

    洲际弹道导弹的侦测工作,在这个时候几乎都还是依靠高敏度红外侦察设备,但是现在太空卫星之上的红外侦察设备的敏度和精度都不是很高。

    这个时候的导航卫星,能够做到十米级别的精度,在国际上已经算得上是很先进了。

    目前无论是国内的北斗卫星,还是覆盖地区最广泛的GpS卫星,都只能够做到这个级别。

    但是对于导弹轨迹预测来,这个精度实在是太低了。

    要知道,洲际弹道导弹的直径,虽然相比较于那些射程只有几千公里的弹道导弹大了很多。

    但是也只有三四米的直径。

    而想要反导系统准确的命中目标,这就要求预测精度最低最低也要有两米。

    否则是很难直接摧毁对面来袭导弹的弹头。

    这就对导弹在起飞时的数据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好像是,在平地上走路,即使初始的角度仅仅只是偏差了一度,但是在你走出去一公里的时候,也有出现巨大的偏差。

    所以对于导弹预测模型来,初始数据的偏差过大,几乎是不太可能得到精确的轨迹。

    不过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张星扬也很无奈:

    “数据精度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办法给你们解决。”

    “我们的高敏度红外侦察卫星,还需要最少半年的时间才能够研发完成。”

    “就这还是我给了卫星研究所很大压力的情况之下。”

    “就算是卫星研制成功了,但是从发射到正式投入使用最少也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你们几乎是没有可能拿到更高精度的实际数据。”

    因为反导预测模型必要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数据之上。

    所以没有足够精确的实际发射数据,是很难建立起标准模型的。

    这就好像核武器的开发,虽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已经停止了核试验。

    但是这是建立在大家,都在过去的五十年时间之内,通过数十、数百乃至于数千次大气核试验或者是地下核试验,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

    已经能够建立起足够精确度的实验模型,通过计算次数达到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新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