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轨迹模型,潜射导弹! (第2/3页)
函头的开发。 那些想要不进行核实验,仅仅是通过计算机计算就开发出函头的国家,只能,这种好事,只存在梦里。 所以即使是在壹零壹卫星研究所的高敏度红外侦察卫星发射升空之后。 想要直接得到数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因为在卫星之外,还必须要发射数次洲际弹道导弹来收集数据。 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不提洲际弹道导弹本身的高昂成本问题。 单单是配套的各种监测站、远洋测量船,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都是普通国难以想象的。 “不过,如果将数据精度设置在理想状态,轨迹预测精度怎么样?” 既然真实数据有困难,张星扬也只能寄希望于理想状态。 实际上,张星扬脑海之中的储存芯片之中,是有一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数据。 不过那些导弹,基本都是数十年之后的第四代弹道导弹。 各个方面的性能,和现如今的第一代、第二代弹道导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如果把这些参数作为模型的基础,那么以现如今的超算速度,给他一个月的时间都不见得能够算得出来导弹轨迹。 要知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基本上都是在指数级别在攀升。 二十年后的超算中心计算速度,是现如今的接近一亿倍! 四十年之后的计算中心,虽然在单个运算单元上的速度并没有一亿倍这样夸张的增长,但是因为超算架构方式的变化。 整体的提升,还是接近于这样的变化。 所以对于和第四代弹道导弹同时期的超算来讲,计算他们的轨迹仅仅需要数秒的时间。 但是对于现如今计算速度,仅仅只有千亿次级别的超算,一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计算完成。 “十米精度的轨迹精确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赵秉志很老实地出了目前导弹预测模型的精度范围。 “五米级别的轨迹精确度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三米级别的轨迹精确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八。” “两米级别的轨迹精确度就只有百分之五十七。” “一米级别的轨迹精确度就更低了,只有百分之三十。” 精度越高,准确率越低。 倒也是符合张星扬在来之前的心理预期。 毕竟导弹的飞行轨迹运算,其实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即使是一枚相同状态的弹道导弹,在不同情况之下的轨迹,都有可能差出来数百米远。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就是500-2000米。 更别提洲际弹道导弹在生产的过程之中,几乎是做不到一模一样。 即使是在外壳上存在一毫米的起伏,都可能造成在飞行的过程之中,出现数米的偏差。 所以能够在一米级别做到百分之三十的预测精度,已经是很能够让人意外的数据。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防御弹道导弹的方式上,因为张星扬一开始的力荐。 所以直接就采用了动能摧毁的防御方式,而不是采用有很大可能失败的爆炸摧毁。 所以精度要求,是张星扬最为看重的一件事。 毕竟对于动能摧毁来,即使是一点点偏差,都有可能防御失败。 “最新的模型就是这个吗?” 这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超算中心的模型构建实验室。 导弹预测模型,其实分为好几个部分。 因为导弹在整个飞行过程之中,其实会面临不同的情况。 在不同情况之下,模型的参数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尤其是在大气层内环境之下,因为大气各个高度的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模型在这一阶段,其实是最为复杂的。 只有在导弹进入大气层外飞行,导弹弹道稳定下来之后,预测模型才会变得比较简单。 其实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之上,拥有数颗导弹预警卫星,这个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简单。 因为对于现如今的洲际弹道导弹来,中段飞行的距离和时间,都是很长的。 导弹预警卫星能够有很长的时间来确认目标,并且将来袭的洲际弹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