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_第二卷 西乡蔷夫 30 归家诸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西乡蔷夫 30 归家诸事 (第2/4页)

里听到了夏的笑骂:“哟,还敢拔剑?儿杀过人么?带个剑就自以为是勇夫了?”

    荀贞转首回顾,见少年中有一人左手拿剑鞘,横胸前,右手把剑拔出了大半。

    这少年是诸少年中年纪的一个,起来才十二三,剑长臂短,仓促间无法把剑数拔出,饶是如此,没有半点的畏惧之意,仰着脸,桀骜不驯地瞪骑马上的夏等人。

    随同夏一起过去的一个轻侠挥动马鞭,缠剑柄,轻巧一拉,把剑从少年手中拽出,舒臂探手,半空中将剑柄抓,左顾喝道:“三郎左侧的轻侠拔环首刀出鞘,劈向这剑,如削土泥,不带停滞地将之劈成了两半。“嘡啷”一声,被斩断的剑头掉落地上。

    挥马鞭的轻侠把剩下的半截剑随手丢下,笑道:“这也算剑?”

    那少年吃惊地张大了嘴,紧跟着,一脸艳羡地“三郎”手里的那把环首刀。“三郎”把刀手里舞了两下,潇洒地还入鞘中。

    荀贞身边的诸人大多也到了此幕。一人笑道:“荀君,三郎求着要沈家的百炼刀时,你就不该给他,瞧他得意的!一群孺子面前也这般显摆,实可笑。”众人皆笑。

    一个十四五的少年能有什么钱?那少年的剑来就是个粗制滥造的劣等货,对上百炼精钢打造的宝刀,断成十截也不奇怪。

    荀贞笑了笑,继续回望。那几个少年被挥马鞭的轻侠和“三郎”的宝刀震了,没再反抗,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剑。到这里,他放下了心,不再观望,转回头,迎面阳光耀眼,已经出了门洞。夏的声音远远传来,隐约听到他问:“儿们都叫什么名字?家何里?一一报来!”

    出城两三里,夏几人追了上来,把缴获的剑奉给荀贞。

    “你们拿着罢。”

    荀贞提醒门下的这些轻侠:“侠者,挟也,以力助人是为侠,以力迫人非也侠。像那几个少年,招摇过市,横冲直撞,自以为勇敢,是侠客,实则无赖儿罢了。再又像第三氏,鱼rou乡里、横行不法,不是侠,是恶。我知汝等皆任侠,都是男儿、大丈夫,切,要做真正的侠,不能像那几个少年,不能如第三氏那样欺负百姓,行不法之事。若被我知道汝等中有谁人敢行此类事,别院十三条院规里的第二条,即是为彼等所设!”

    西乡别院十三条院规,又被轻侠们称作“荀君十三令”。第二条是:“折辱庶人,以力欺良善,笞百。行不法事,院中人共击之”。

    诸人凛然应诺。

    他们中有不少人,可以大部分人投到荀贞门下前都做过不法事,有的是为了报仇报怨,有的是为了钱,投到荀贞门下后,有荀贞给他们撑腰,没谁敢欺辱他们,没人敢和他们结仇了,又衣食无忧,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实也不需要再去做不法事了。

    荀贞敲打过诸人后,随口问夏:“那几个少年叫什么?哪儿?等咱们回来后,你拿着我的名剌去他们里中,造访一下他们的里长,告诉他:如果他管不他里下的民,我不介意替他管。”

    “是。……,那几个少年都是一个里的人,冲我拔剑的儿叫徐福,另外几个孺子叫徐禄、徐传、鲁彦、鲁豹、淳於恭。”

    “淳於公?是故中常侍淳於登家的人么?”淳於氏也是阳翟的一个大族,族中朝中有权名者,一个是淳於登,前年被时任司隶校尉的阳球杀了;一个是淳於琼,现的官职也不低。

    “人问了,他不是。”

    “我见那个叫徐福的儿竟敢你马前拔剑,年纪虽,胆子不。”

    一个轻侠俏皮话:“可惜虽有胆,臂太短,不能将剑拔出。夏,你他叫徐福?‘福’字不适合他,不如给他改名为者,短也。跟着荀贞去了一趟阳城,轻侠们学会了这个叕字。有人大笑:“叕儿。”有人干脆直接:“短儿。”

    荀贞也不由一笑,蓦然收笑容:“徐福?”想起了一人,心道,“难道是他?他是阳翟人?”急回眼望,城墙渐远。

    他点了两个轻侠的名字,令道:“你俩现就去找那个叫徐福的儿,把他带来见我。”

    这两个轻侠茫然不知其意,应了声,转马要走。

    荀贞又把他二人叫,沉吟了下,想道:“那少年才十二三岁,即便真是那人,也还没长成。一个人的成才与天分有关,也与他的经历、接触的环境有关,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文聘的成长轨迹已被我改变,日后成就已是难。对这个人,不能再贸然地干预他的成长了。反正他就阳翟,也逃不出我的视线,不如?”做出了决定,对这两个轻侠道,“找着他后,不用带来见我了。你两人就跟着他,也别让他发现,他每日都做些什么。”

    这两个轻侠面面相觑,这叫什么命令?一人问道:“每天着他?”

    “对。”

    “不需要做别的?”

    “什么也别做。”

    “要是他再如今日?”

    “只要不过分,也别管。”

    荀贞心道:“我得那人后来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杀人犯了法。犯法改名后,方才折节读书。事非经过不知悔,这一件杀人事应是他人大的转折点。”对这两个轻侠道,“就算他杀人放火,你们也别管,只要提前报与我知即可。”

    “是。”

    荀贞命任取出些钱,给这两个轻侠,交代道:“你们想办法那儿的里外附近下。,要把他了,不能把他丢了。你两人若能办此事,大功一件。”

    “诺。”

    虽不知荀贞用意,但荀贞御下素来奖罚分明,西乡别院的十三条院规里,不止有罚,也有奖,大功的奖励是很丰厚的。这两个轻侠闻得他:若能办此事,就是大功一件,不觉大喜,接令即去。

    余下诸人里不少眼红的,这事儿也太办了,一个孺子谁不?居然值一件大功。有的就想:“唉唉,荀君怎不叫我去呢?”

    ……

    城外官道上人不多,诸人放开马速,驰行飞奔。日头渐烈,挥汗如雨。

    荀贞了一路的麦田。从阳翟到颍阴,几十里地,没有不干旱的。田地干裂,旱情严重。农人从井中、河里取的那点水,远远不够缓解灾情。忧心忡忡里,到了颍阴县外。

    诸人欲将他送到家中。

    他拒绝了,道:“数十骑入城,动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