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_第二卷 西乡蔷夫 30 归家诸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西乡蔷夫 30 归家诸事 (第3/4页)

太大,恐会惊扰县人。你们回西乡去罢。”吩咐许仲,“到西乡后,你把伯禽、阿邓、阿褒、季夏和文谦给我请过来。我有话对他们。还有,把阿偃、任也叫回来吧。”“季夏”,是江鹄的字。

    许仲应诺,城外与荀贞作别,带诸人回去西乡。荀贞只带了夏,轻骑进城归家。

    ……

    到了高阳里,先去拜见荀绲,把荀彧的信奉上。

    荀绲详细地询问了他行县的经过,后道:“汝尚年轻,虽为督邮,赖我荀氏名耳。不可骄恣,要敏於事讷於言,爱惜羽毛。”

    当天晚上,留他家用饭。他的诸子荀衍、荀谌等列坐相陪。

    饭后,谈起婚事。

    荀绲道:“八月十三是良日,既非伏日,也非反支、血忌日,得卦大吉,婚期便定这天,如何?”

    荀贞没有异议:“悉从家长安排。”

    又起彩礼,当世婚嫁,“奢靡”风气盛行,不但富家奢靡,穷家也攀比,没钱的哪怕借贷也要把婚事办得体面。“一食之所费”,“破终身之业”。荀氏儒学传家,陈氏也是奉行简约,聘礼倒不必刻意求多。荀绲:“除玄、纁、羊、雁、酒、米诸般礼物外,我与荀衢商量过了,拟再聘以钱五万,如何?”依照朝廷规制,官吏聘礼有玄、纁等三十种,荀贞现为北部督邮,也是官吏了,须得按此下聘。

    荀贞还是那句话:“悉从家长安排。”又想聘礼由他出,悄悄地了眼荀绲,从他老迈的脸上到了cao心晚辈婚事的专注和一族之长的威严,自知就算将这句话出来,怕也不会得到他的允许,也就不了。

    把婚期、聘礼诸项事定下,夜已深。

    荀绲道:“你回家去罢。郡里做。你与文若并立郡朝内外,权倾一郡,万事务必心,不可落人把柄,损我荀氏清名。”他们这些经历过沧桑,深谙世情的老一辈眼里,宗族的名望比一切都重要。名望,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名望若坠,万事皆休。

    荀贞恭谨应诺,倒退出堂,由荀衍、荀谌等人送着,出了荀绲家。

    ……

    他又去荀衢家,陪荀衢对弈。

    下到半局,荀衢然无味,拂袖推乱棋盘,道:“公达一日千里,汝今反不如昔。”这是他的棋技越来越不行。

    荀贞惭愧赔罪,道:“自离家入仕,几无闲暇弈。”

    荀衢道:“你就愚钝,才智不及公达,亦不如吾子,又常不练手,今之弈技不如三岁子!以后不要下棋了,免丢我家之名,徒惹人笑。”

    荀贞跪拜应道:“是,是。”

    “我闻你今名震郡北,半郡百姓为你作歌。想必你很得意吧?”

    荀衢从没和荀贞谈过公事,今夜忽然提起他的郡北之行。荀贞听他语气不对,伏地不敢起身,唯唯道:“没有,没有。”

    “没有?你可知,你和陈家的婚事差点因你的郡北之行而没了么?”

    “啊?”

    荀衢到此处,转开话题,问荀贞:“你行县至襄城县,李宣县界拥慧迎你,可有此事?”

    “有。”

    “你李家畅谈一夜,次日方走。你和李宣都了些什么?”

    “孔孟之道,黄老之学。风土人情,世间趣事。”

    “谈谈世情你还行,孔孟之道你怕非李宣敌手。”荀衢评价了一下荀贞的才学,随即转入正题,问道,“你可知李家与长社钟氏有姻亲么?”

    “知道。李膺的姑姑是钟皓兄长之妻。子觐。觐又娶李膺妹为妻。”

    “那你是否知道是谁把李膺的meimei嫁给了钟觐?”

    “我得听阿兄过,是膺祖,故太尉李修。”

    “你还得听我过?那我且再问你,你还不得我当时都对你了些什么?故太尉李公为何要把膺妹嫁给钟觐?”

    “故太尉李修:‘钟觐似我家的性子,国有道不废,国无道也能免於刑戮’,因将膺妹嫁给了他。”荀贞答至此,大概猜出了陈家为何差点取消婚约了。

    果然,听得荀衢道:“太丘公一谨慎,囊日张让丧父,郡中名士无一人去者,唯太丘公独往吊唁。何也?张让炙手可热,故稍让之,以全家族。汝南许子将因而:‘太丘道广’。今你郡北强健无所避,所到处血流成河,这是全身保家之道么?以太丘公的谨慎,他会愿意再把孙嫁给你么?听你郡北驱逐国叕,手刃沈驯后,他就引了故太尉李公的那段话,对子孙儿:‘荀家子酷烈行健,此非保家全身之道,招他当我的孙婿,也许会让我的孙成为寡妇’。”

    荀贞不知该如何回答,唯唯诺诺,道:“是,是。贞知错了。府君也教谕过贞了,日后贞当改刑戮为仁爱,以礼让化民。”问道,“既然太丘公如此想,缘何?”

    “缘何没有取消与你的婚约?……,你猜猜。”

    荀贞和陈家的人都不熟,只与陈群过话,他试探猜道:“可是因为陈群?”

    “陈群?陈家所以要嫁给你,倒是因为陈群。可太丘公之所以改变原意,并非因他。”

    “那是因为?”

    “所以我陈家有德啊!催你快点回来,把她迎娶过门。”

    “是因为陈家?”

    “陈家对太丘公:‘钟觐也许能保家全身,但他早亡无名;李膺天下楷模,虽死犹。荀氏今搏击郡北,为民解倒悬,国人歌之。孙尝闻弟言:他西乡时亦能行礼教,春秋断狱,乡民称颂。这明他不是一味行事酷烈啊。孟子云:人无恶是非之心,非人也。每听到浊吏、豪强残民的传闻,孙为子,亦气愤填膺,况荀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酷烈犹可改之,无恶则非人也。孙宁嫁酷烈,不嫁非人。又且,荀氏名族,天下敬之,与我家三代交,今大父既已将孙许配他家,若因此事复又毁约,恐为世人讥’。

    “太丘公听了她的话,这才改变了主意,没有将与你的婚约取消啊。——这些都是我上次去陈家,听陈元方的。”

    荀贞大为惊奇,心道:“陈氏才十五六,就有此等眼界?”

    复又一想,又觉得也许是陈氏有眼界,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她的年纪。她才十五六,阅世不深,又识字读书,应该正是处於崇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