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一二 你打理一段时间,会喜欢养猪行当的! (第1/3页)
北地豪商图穷匕见,要用六十万石粮票兑垮易州,田生兰扬言,易州百姓顽冥不化,北地商贾将重组易州商会,控制商道,收回土地,严查农户欠账,秋后算账是必须的。 天量的粮票兑换威胁如同阴云笼罩在易州上空。 易水湖商行开完应对会议后,商行及下辖乡社干部将商战情况向乡民传达,希望乡民和商行一道,抵御北地豪商集团的恶意进攻,团结一致,做好夏粮收获。 豪强是什么嘴脸,易州百姓太清楚了,商行需要大家帮助,那就动员起来抗争。 在乡社里甲长动员下,所有乡民开始行动起来,青壮要支援商道,大批适龄女子和半大小子到乡社报道,组织起来进行基础军事训练,按照乡社指导,做好粮食收割互助准备,填补青壮离开后的地方治安巡查。 农院在紧张地研制,改造新型收割,脱粒农械,工坊加快制造夏粮抢收的各种农具。 轮训的女子们在得到农具的同时,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农户们非常满意,粮食没有脚,想出易州,得通过道路运输,那就清除区域内所有的安全隐患,堵死所有的进出道路。 民意不可违,易州兵宪衙门,易州知州衙门接受乡民请求,允许乡民自助队为保护夏收,清除区域内的土匪,严格盘查路引,准备互助联防保卫夏收。 易水湖商行向白洋淀,易州涞水山区,蔚州,广昌,灵丘,广灵,浑源,应州发出公告,藏匿的土匪必须在夏收期间到各社报到,参加夏收劳动,夏收完毕后接受商行安置,未按照期限报到的土匪,夏收后面临商行严厉处罚。 大批背着包裹,携带家眷的土匪们向指定乡社报道,接受夏收前的劳作指导。不去不行啊,骑着骡马的老军与一队队背着孩子的妇女携带火器,率领装备武器的半大小子和青壮女子,封锁了所有山沟,河渠小路。土匪也得出门谋生,被熟悉山路的妇女孩子俘获,影响以后的安置待遇,所以得早早去乡社报道。 夏收前,易州文化商行推出醉美西域,四场大型系列舞台剧。 第一场《耿恭十三勇士》,由四朝元老,刚刚致仕的兵部尚书袁可立编辑,指导。讲述汉章帝派七千汉军奔袭四千多里,营救回了驻守西域疏勒城十三汉军的故事,应证了汉朝大将陈汤平定西域曾说过的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二场《燕然勒石》,由孙奇逢先生执笔,农院师生共同编写,讲述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彰显大汉武功。 第三场《苏武牧羊》和第四场《昭君出塞》由易州茂山卫佥事李银河编辑,指导,李sao人出品,必是精品。 女儿国的舞台剧横扫大明南北,文化商行的编辑指导,演出,制作,保障,舞台布置,服饰制作等阵容,碾压此时大明作坊式戏班子。 演出内容精彩是必须的,最出彩的是歌舞剧中的歌曲,《来自北方的狼》得到林丹汗的青睐,据说献歌者得到大汗的佩刀。蒙语《天堂》用细腻发声和特有的蒙古族民歌长调意境,把观众带入美丽,寂寥的大草原,改变了北虏粗鲁,野蛮的形象,歌唱者曾是蒙古甲士。 李银河盗作的歌曲总是引起波澜,广东籍学正韩上桂认为,粤语是古汉语的代表,坚持《苏武牧羊》中的《千山我独行》歌曲由自己亲自演唱,才能真正演绎出苏武的忠贞,准确告知世人,忠贞是一种极致的潇洒。 韩学正听了为《昭君出塞》编写的《千千阙歌》《敖包相会》歌曲,认为自己可以演唱《千千阙歌》或者客串《敖包相会》中的蒙古大汉,被歌舞剧团礼貌劝退。 《敖包相会》引起了巨大争议,男女对唱,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爱情,太伤风败俗了,据说,争夺演唱的人们打得不可开交。明朝末年,士风颓败,青年才俊的言行举止一定要出格,风sao才子,不sao怎么博取别人的眼球呢,顶着内裤,涂脂抹粉已经不稀奇了,大庭广众,伤风败俗才够刺激,大批自诩出尘才子的大明士子们向易州飞奔而来。 高手皱眉道;“银河,这些狂蜂浪蝶会带坏易州质朴民风的。” 李银河淡淡道;“让农院学子和百姓看看,大明读书人堕落到什么地步了,陕西已经民不聊生,他们却在江南纸醉金迷,这些人脑子里空虚的只剩稻草,不过,他们是不错的活广告啊! 农院培养的学子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面承担重任,商行扩张需要大批人才,很多读书人只是缺乏方向,可以教育改造为商行所用。 农院是大明综合学院,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明各类学社数百所,总有能为农院使用的人才。 农院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商行的经营理念需要读书人推广,现在商行乡社的基层管理主要依靠短期培训的退伍伤残老军,管理干部来源单一,农院决定将学子们的实践课安排在商行和乡社基层。大明是大明百姓和大明读书人的,这些来到易州的大明读书人要为易州发展做些贡献啊! 他们兴致勃勃,呼朋唤友来到易州,想走,总得干点活吧。” “眼高手低的浪荡子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