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童养夫四十四 (第4/4页)
,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300余艘,人员4万以上。隆庆元年(1567年)率部攻占惠来县的神泉港。万历元年(1573年)屯南澳岛的钱澳,十二月进攻澄海,大败官兵。二年二月攻打潮州、惠来,四月攻入清澜(今海南省文昌县),六月在广东兵败,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福建总兵胡守仁官军袭击,转移到魍洪(台湾)的鸡笼(基隆)驻扎。十一月先后进攻潮阳踏头埠(今汕头市的达濠区)、饶平县柘林、惠来县靖海、陆丰县碣石等广东沿海港埠。明朝被迫集中水陆主力围剿林凤。林凤以南澳岛为根据地,相持不下,后曾修书议和求抚,广东总兵殷正茂不予接纳。为避官兵进剿,林凤率战舰62艘,5500余人,扬帆向吕宋进发。当月二十九日抵达马尼拉湾的马里斯。首次进攻马尼拉获胜,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MaytlnGoiti)。后在邦阿西楠省(Panggsinan,Prov.of)的林加延湾(LingayenG.)建立都城,自称国王,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三年三月,西班牙派兵进攻林凤,明朝政府乘机联合围攻。林凤苦战4个月,因粮械不继,于八月四日,一夜之间,率40余艘战舰巧妙突围,直抵台湾,后返潮州,出没于柘林、靖海和碣石之间,船舰又增至150余艘,势力复振。后林凤离开潮州,不知所终。 简单来说,嘉靖大倭寇曾严重威胁到明朝经济核心区江南苏、松一带的安全,“影响十分恶劣“,所以明廷相当重视此事,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出兵,终于将其扑灭。之所以破坏力巨大,又因为此时的倭寇能够同时掌握处于中、日两国的资源,包括中国成员熟悉沿海水文地理、部分中国居民的支持、日本大名的默许、五岛列岛作为巢xue、日本武士作为精英战力等等。至明中叶“雨啸风嗥,几无宁岁“,有江寇、虔寇、广寇、漳寇、海寇、峒寇、畲寇、盐寇,此起彼伏。《筹海图编》在“叙寇源“部分,即追踪倭寇来源时说:“今之海寇,动辄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之无赖,孑人而附之耳。大略福建漳郡居其大半,而宁绍往往亦有之,夫岂尽倭也。“史籍《嘉靖东南平倭通录》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又如《吾学编》载:“大抵贼中皆华人,倭奴其十之一二。“ 参与剿倭的将领王忬,也向皇帝报告:据他调查,“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②另一剿倭名将胡宗宪,根据实际调查,编写了一本《筹海图编》,其中列出十四股势力最大的“倭寇“,其头目同样全部是中国人。③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倭寇“内部,中国人不但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也同时牢牢把握着领导权。 事实上,“倭寇“这种称呼,在嘉靖年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争议。身处抗倭第一线的基层将领万表,就对从地方到中央都在“混言倭寇“的做法非常不满,万表说:海贼大头目王直、徐碧溪的亲属子侄,都住在杭州等地,逍遥法外;王直等贼寇四处荼毒生灵,地方官却每每上报说是“倭寇“进犯,真是自欺欺人。④浙江慈溪知县薛应旗也说:称呼海贼为“倭寇“,是中了海贼之计。海贼中虽有倭人,但“主谋响导“者仍是“中国之贼“,这些人假冒倭寇,藏匿身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戚族人不受牵连。⑤万表感慨:杭州的店家,明知对方是海贼,仍然“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地方百姓,对待贼寇,也“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时人记载,漳州一带的假“倭寇“回乡,“皆云做客回,邻居皆来相贺“。⑥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的说法最夸张:“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督抚将帅,所有人都是贼寇。 明朝官员多把放开海禁作为解决倭寇的问题的办法,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却不能说倭寇本身就是为了谋求开放海禁;实际上厉行海禁的朱纨在1549年被免职后,就没人在总体上厉行过海禁;且1550年明廷就应浙江巡按董咸之请放松了海禁。抗倭期间明军表现出的狼狈,说明他们本不可能实行真正的严禁。即是1567年隆庆开海后,也禁止华人直接出海去日本。在开海后,倭寇并没有马上消失,在广东等地零星活动,但势头越来越弱。当时南海海盗头目曾一本也和倭寇有合作,但并不紧密。中国海域上的海盗,此后多转以台湾、南洋等地为巢xue。且由于日本的丰臣、德川政权相继控制了九州,也严禁当地武士出海为寇。故倭寇此后就基本消失了。 倭寇现象当然和海禁有关,但与其说是不开禁导致倭寇,倒不如说是在长期的明禁实松的贸易政策下,明朝政府既不愿意也无能力,去规范海上秩序,形成了沿海豪族、商人和日本武士相互勾结成海商集团,而不同集团为了垄断利益又发展武装、互相火并的局面。这些人既然已经拥有了武力,而明朝海防又脆弱不堪,那么劫掠沿海地区就是顺手而为的事情了。把倭寇和海禁进行单线的联系,是一种近乎天真的历史解释。说到底,没有巩固的海防作为前提,无论开禁还是严禁,都不可能是有效的治倭政策。先剿倭寇,再开海禁,虽然很难说是明廷有完善计划的行动,但不失为稳健的策略。 假倭寇南上坑害中国沿海,南下掠夺商船据岛为国王,这种短期内看似威风但长期看却损害了华人利益。沿海海盗对母国沿海农民内卷化的内斗导致海外华人被伤害时没有母国支持。看似在当地被殖民者许予高官后禄到最后变成了高级韭菜害华族损失惨重。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南洋群岛奴役当地土著居民的同时,也迫害华侨。《明史》载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大肆屠杀华侨,先后死者二万五千人。“《泉州府志》对此惨案也有记载:“(万历)三十一年……是年泉商贩吕宋者数万人,尽为所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