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童养夫四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童养夫四十四 (第3/4页)

进一步加剧了隐患。这种结果最终导致了明朝中南半岛的土地三宣六慰全被缅甸宣慰司所吞,“云南自此虚耗矣“。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下令“汉夷互市,则关外有市场,防弁及巡司主之。其犯铜铁输出之禁者,必诛无赦。“三宣六慰各土司多蓄有汉人为幕僚,以应付朝廷之计,其中不乏像岳风这样的“叛国“之徒。据《明史》载,风父祖江西抚州人,商于陇川,因投宣抚多士宁为记室,得多士宁信任,后鸠杀士宁,夺印投缅,受缅伪命。另有广西人陈安者,初为郡吏,亡命入缅,应履信任之,署为丞相,教以侵掠疆土之计。这类人未见姓名者尚多,大都留居缅境不返。

    嘉靖二十七年(1584年)朱纨派卢镗攻破双屿港,许栋逃去,其部众被杀很多,有些人则逃到了其他海岛。后来,王直成了东南海上最大的海商头目。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王直派徐海“拥众十余万寇松江、嘉兴诸郡这是武装海商集团对明王朝海禁政策的公然反抗。明王朝不惜血本,从全国抽调兵力进行镇压,终于将这些海商集团镇压了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有大批的沿海人民因私自出海不敢回乡,或因被明军击溃而流寓到南洋诸岛。另一方面,自正德以后,西方殖民者陆续来到南洋一带和中国沿海。葡萄牙人最先来到东方。西方殖民者迫切希望得到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商冒险私出。其中有些人长期不归,成为华侨。同时,殖民者为了经营夺取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便在中国沿海掠卖人口。明中期以后,沿海群众不断有人无缘无故地失踪,就是因为殖民者“拐掠城市之男妇人口“的结果。这与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掠卖动力,便在中国沿海掠卖人口。明中期以后,沿海群众不断有人无缘无故地失踪,就是因为殖民者“拐掠城市之男妇人口“的结果。这与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掠卖黑奴具有同样的性质,只是规模较小。因此,在这期间流寓南洋一带的华侨迅速增加。例如在淳泥华人多流寓其地。嘉靖末,闽、粤海寇遗孽逋逃至此,

    据何乔远《名山藏》云:“南海人梁道明者,弃乡里往居之。闽、广民从商者以千数,推道明为酋长,施进卿副之……广东人陈祖义者,故有罪,亡人某国,久之,亦有众“④。梁道明为海商,往南洋经商,“以千数“的从商者尊他为首领;海盗陈祖义,跟随他的人不少,因而“亦有众“,也是流寓华人的头领。

    “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人甚富饶,地土甚肥。……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充为头目,甚是豪模,凡有经过客人船艘辄便劫夺财物。“

    粤洋东莞海盗何亚八、郑宗兴伙同徽州商人王直、徐惟学及叶宗满等兴贩津泥。继后,闽、粤海盗多“逋逃“爪哇、旧港、{孛泥(大泥)、阁婆、交眦、占城、逞罗、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流寓津泥者人数最为众多。

    《明史·外国传·渤泥篇》云:“渤泥后名大泥,华人多流寓其地。嘉靖末,闽、粤海寇遗孽逋逃至此(即指林道乾等),积二千余人。“

    《东西洋考》云:““吉兰丹,即渤泥之马头也,风俗同滓泥。嘉靖末,海寇余众,遁归于此,生聚至二千余人②。

    所谓“嘉靖末,闽、粤海寇遗孽“系指广东海盗张琏与林道乾的部众(多为闽、粤人)。嘉靖末年,张琏海滨起义失败,航海遁走南洋旧港。据《明史·三佛齐传》云: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蕃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云@。

    “嘉靖末,广东大盗张琏作乱,官军已极克复。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今印尼巨港)者,见琏列肆为蕃舶长,漳、泉人多附之。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林道乾率领船队到台湾北港,为俞大猷官兵追剿,即率船队扬帆往南洋,航行途中抵达大昆仑岛。这个海岛属康道耳群岛,是中国与南洋往来必经之地,但处于危险海域,航海者“上怕七洲,下怕昆仑“的警语五。据史书记载,林道乾当年航海到达昆仑岛时,曾经打算以它作为“海外扶余“。此事,清人郁永河在《海上纪略》中有详细记叙:

    林道乾,明季海寇,哨聚在郑芝龙、刘香老前。图据闽、粤不遂,又遍历琉球、吕宋、暹罗、东京、交f9-诸国,无隙可乘。因过大昆仑,见其风景特异,欲留居之。其山最高且广,四面平壤沃土,五谷俱备,不种自生,中国草木无不有,百卉烂烂,四时皆春,但若空山无人。道乾率舟登山结茅,自谓海外扶余,足以据土立国。奈龙出无时,风雨倏至,屋宇人民多为摄去;海舟又倾荡不可泊,意其下必蛟龙窟宅,不可居,始弃去...…台湾有老人,经随道乾至大昆仑者,尚得详言之。

    这则史料是跟随林道乾至大昆仑的老人提供的,所说之事当确实可靠。海盗视海岛为家,林道乾欲在大昆仑“据土立国“,是自然而然之举,由于此岛常遭飓风袭击,造成人、船损失,故弃岛而去。此位老人所讲林道乾上大昆仑山的故事,引起郑成功的重视与兴趣,因而萌生“有卜居大昆仑之志“。他“咨访水程、风景甚悉。会病亡,不果行“①。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初,林道乾率众航海到柬埔寨。他到达柬埔寨时喜逢同乡杨四,两人即结“刎颈交“。杨四小时随父到柬埔寨,父身故,当地一长老收养为子,长立为把水使。林道乾在杨四的帮助下晋谒寨主,受礼遇,命属把水使翁十、苏老和林十六等所部。过后,林道乾在柬埔寨人民及杨四等人的协助与掩护下,挫败了明王朝官兵与安南国都统莫茂洽的搜捕行动。在暹罗,林道乾颇受礼待,国王与之“歃血为盟誓“,不准“汉使“入境追捕。

    林凤[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后继其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