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还债(八千) (第3/5页)
妇吵架。 唯有几名武将,还有秦桧和张通古等人,反而是安静的紧。 他们心里明白,这些人吵上一天,也吵不出个什么道道来,这殿里唯一说话管用的,有且只有一人。 刘邦也跟着听了会儿,没什么有用的信息,便摆了摆手,止住了大伙儿。 江南也好,大宋也好,他们说得再厉害,吵得再大声,对事情是没有帮助的。 屈辱这种事情,只能打回来,要不然就受着。 只靠一张嘴有用的话,还养那么多军队作甚。 “你的意思是,你家皇帝,要来册封朕?” 皇帝好似刚反应过来一般,张通古却笑他到了这个时候,还在装傻充愣。 “咱不是议和吗?怎的变成了要来册封了?” “那个谁,你手里拿着的,到底是和书,还是降表啊?” 他之前是真的不太明白,既然是和议,那么止了兵戈不就行了。 了不起,再出点儿钱安抚安抚,或者给座城什么的。 没听说过秦国与齐国停战,秦王要去册封齐王的。 在刘邦看来,能把‘必杀飞、始可和’这种话写到议和的条件里,已经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还是这千年之后的人,玩儿得花呀! 张通古顿了顿: “宋帝何意?我等自千里而来推恩,许的自然是江南议和大计!两国分定界至,军马归国,早见太平,普天率土皆使其安乐……宋帝不思图报我主大恩,反而这般言辞,不是自取了嫌疑?若我主兴师问罪,宋帝将以何为辞?” 这便是威胁了,赤裸裸的威胁。 张通古说得义正言辞,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金国已经兵临城下了。 同来的两个副使,萧毅和邢具瞻交换了下眼神,又暗自摇了摇头……正使越说越过分了。 韩世忠被收了兵权,又从秦桧那里知道,此番若是和了,少不得要掉了自己的脑袋。 此时便做了第一个站出来的武人: “官家,若金贼胆敢兴兵,臣一家上下一百二十口人,均愿报国死战!” 说和了,就可能会死。 反而若是打起来了……天下有几人比他韩世忠,更会与金人打仗? “好啦!” 刘邦站起了身来:“朕和别的国家使者说话,你们就不要插嘴了。” 这话一出,站身出来的各位大臣相视了一眼,知道皇帝是要做决断了。 各自躬身作揖,站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反而是苏符不干了:“官家!和不得” 刘邦朝他眨了眨眼:“老头儿回去,朕自有计较。” 不知为何,脑子里想起皇帝前些日子的荒唐举动,还有那日亲口与自己说过的,当战…… 苏符忽然有些冷静了下来。 如此,大殿中间便只剩了金国的三个使者了。 “既然是要和,那就拿出个和的样子出来……” “在老子面前装什么模样,那都是没有作用的。” 这话说得不冷不热,却让张通古有些心惊……这赵家老九,与三年前的那位,怎的好似变了一人! 三年前即使是宋国满朝皆反对,他也要讨好自己。 反而是今日……张通古有些迟疑地看向秦桧,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秦桧会舍了半身身家,跑到自己这儿来求救来了。 见他发呆,刘邦使唤着陆宰: “把他们皇帝写来的书信取来,给朕念念。” 陆宰领了令,上前就去拿信……不料张通古竟然有些慌了,下意识地就想把那国书给收起来。 金主和完颜兀术在他们来时,对此行寄予了厚望。 无论如何,是一定要谈成功的。 如此,连许多价码都给压了下去……说起来,这也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毕竟在金国的眼里,能够舍下脸来求和,宋国君臣断然没有拒绝之理由。 可是今儿个自己为了求功,临时加上了些话儿,但却并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若这国书……或是册书当真激怒了赵家老九,他拼死了要一战…… 说实在的,张通古有点儿后悔了。 陆宰一把将那信夺了过来,只是展信扫了一眼,眉头便皱得比刚才还要厉害。 刘邦看了他的表情,催促道:“念啊!你不认识字儿了?” 深深吸了好几口气,陆宰这才躬身道: “陛下恕罪。” 如此,又对着满朝臣工作了揖,才开口道: “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江南抚谕使张通古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满朝诸公,无不哗然。 哪怕是跟着秦相爷喊和的人,现在也是心有戚戚焉。 这哪里是什么国书,这分明就是一封臣册表! 虽然上次皇帝是奉表称臣,可,可这三年来,宋军连战连胜,摆明了是个攻守易形的态势! 就算要和,那也是如海上之盟那般,兄弟之国的来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