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_第225章 三大孝子的短时间碰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三大孝子的短时间碰面 (第2/2页)

是,袁绍娶脸人李膺的女儿,名声瞬间升高,知名之士竞相与其结交!

    这让袁术大为不满,多次在重要场合与袁绍为担

    只是随着前几年时间,不知道是袁术的年岁渐长,导致他突然开窍,还是他的背后有高人指点,袁术整个人发生翻覆地的变化。

    他不仅变得折节下教,而且还振危急,赴险厄,使得袁术的声名在四世三公的加持后,好像有了和袁绍争名的地步。

    如今看来,袁术确实变了,不再是一厢情愿。

    起码,在这个大场合,不管他内心看不看得起袁绍,他都能压制心中的私念,以大局为重,就冲着这大局观,自律性,此子未来的成就,就不会弱于袁绍。

    “好,好,好,我儿看来真的长大了。”袁逢激动道,随即直接伸手抚摸袁术的额头,充满了溺爱之色。

    “这也是先生的指点,让公路重新做人,振兴我袁家,毕竟我和本初都是兄弟。”袁术情真意切地道,更是让袁逢为之老泪纵横!

    “这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公路如今已然发生蜕变,日后定是我袁家的栋梁之才。”袁隗也是过来抚摸他的额头激动道。

    袁术和父亲袁逢,叔父袁隗经过一番寒暄后,便随即徒他们身后,礼节做的无可挑剔,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由得暗暗点头!

    而一旁的袁绍,也能够感觉到袁术真正发生变化,心中顿时产生一种复杂感觉,不过他还是压制这股杂念,上前敬献履袜,对袁逢大礼拜道:“孩儿拜见从父。”

    “我儿快快请起!”袁逢见袁绍大礼跪拜,连忙抬了抬手,想要将他扶起,可是想起两人现在的关系,又觉得有些不妥。

    不过,袁逢最终还是在一番挣扎后,起身将袁绍扶了起来,此时此刻,他的眼中满怀真情,心中却充满了遗憾。

    不过,他不是为袁绍,现在不是他的儿子,而过继到自家哥哥袁成那一脉而遗憾,而是为了……

    “此子有威容、器观,日后也可成大器,但……”

    袁逢想到这里,便摇了摇头!

    而一旁的袁绍,好像是没有看到袁逢眼中的含义,或者他看到了,只是当做视而不见,只见他和马日磾和蔡邕对坐寒暄,不过他的目光总是不时扫向王羽和盖胤,让王羽有些不舒服!

    “如余所猜不差,两位就是四步成诗的王子英,以及射虎救父的盖子俊吧。”袁绍看了看眼前的两人,随后开口问道。

    “正是。”王羽和盖胤异口同声道,虽然袁绍的名声很大,他们二人也不是初出茅庐之人,也是见惯了风吹雨打,历经过战场上的厮杀,仅凭现在的袁绍,还不足以让他们紧张。

    “闻名久矣,只是没有时机相见,今日能够相见,余真是三生有幸也。”

    袁绍到这里,当即就顿了一下,随后又道:“方才听子英当众弹奏,平沙落雁这样的神曲,可惜余来晚一步,无缘一闻,真是令人感到遗憾。”

    “袁公子高抬在下了,那是什么神曲,不过是众人高看尔,传言不足为信也。”王羽轻飘飘道,好像一点也不在意。

    “子英过谦了,你我乃平辈相交,直接称呼我为本初即可,这省袁公子实在是见外。”袁绍提了一嘴后,便不再和王羽交谈,在一旁坐着,似乎是在观察着袁术!

    大约坐了半刻钟,袁绍也没有发现什么,因为此时的袁术淡定自若,反而朝着袁绍示意,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出来!

    袁绍见发现不了什么,于是便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心思,遂起身向二公告辞。

    在临行之前,众人发现袁绍要离开,于是纷纷过来相劝,袁绍只是了场面话,只是再接近王羽身边时,当即向他发起来了邀请。

    “几位都是少年才俊,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有时间的话,可来我家作客,余必定扫榻相迎。”

    “定会叨扰。”王羽在袁绍提出邀请后,想也没想就答复了,毕竟袁绍的声名摆在这里,与他在一起的话,也可以多认识一些人,对于未来也是一个投资。

    袁绍虽然离开了,但宴中的诸人仍是教头接耳,而袁术也来到了王羽面前,话题自然是当初的袁林之事!

    对此,王羽一笑了之!

    毕竟,此事已经解决了,袁术突然提起此事,只是为了借机和王羽结交,而王羽自然也想了,他很想看看,袁术背后的那位高人究竟是谁。

    会不会是自己担心的那位!

    毕竟,那位的能力,可丝毫不弱于荀彧,甚至在综合能力上,还要更胜一筹。

    见袁绍离开,马日磾当即对蔡邕笑侃道:“伯喈,放眼如今的大汉下,你与本初、子俊三人,堪称我朝症青、少三大孝子。”

    “今日能够在齐聚,也算是一件盛事,只可惜,本初这子的事物繁忙,还没有在这待多久就得离开了!。”

    马日磾到这里,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惋惜。

    王羽倒是明白,马日磾方才的意思,盖胤九岁射虎救父、如果不是至孝,怎么会有如此勇气,敢于和猛虎对峙。

    而袁绍,为父丧,为母丧,共计长达六年之久,而人生在世,又能有几个六年,可见袁绍也是至孝之人。

    而他之所以会名声远扬,六年的守丧时间,可是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不然,哪怕他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想要达到如今这个地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蔡邕,自然也是至孝之人!

    在蔡邕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卧病在床三年,蔡邕便在一旁悉心照料,不论盛夏严冬、还是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甚至七十没有睡过觉。

    蔡邕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其母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

    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

    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也正是因为如此,蔡邕由是知名。

    最终,举孝廉,经过几十年的官场沉浮,走到了今的位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