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白日惊魂 (第3/3页)
' class='gcontent2'> 赵恒决定以太子规制为周王赵祐营造陵墓,同时恩许刘纬灵柩暂驻汴阳禅惠寺僧舍。 惹人遐想,让人不安。 李沆、王旦闻讯诣阙请对。 赵恒断然否认,却又以李沆、王旦请对为由,命礼部、太常礼院、宗正寺就陪葬一事可行性会商,具以实奏。 李沆、王旦弄巧成拙,遂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由,指责马翰结党营私、欺君罔上致礼祀崩坏,应下御史台狱,论之斩之,以儆效尤。 马翰怀“解铃还须系铃人”为最后倔强,一遍又一遍、一字又一字的拜读第一封信,每个字都认识,拼在一起却又完全不知所谓,不得不再次请教素娘:“就这?” 素娘还是那句话:“妾身真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 马翰直挺挺倒地:“天亡我也。” 这次是真晕,素娘连忙呼人来救,医官院医官总算派上用场。 邓永迁趁乱瞅了一眼,仅见“渊”、“景”、“白”等字,也是一头雾水,很快就顾不上了,经医官再三确认,刘纬已到更衣时。 时下以一百二十岁为寿终正寝,一折十二岁,十二岁以下为夭折。 刘纬尚未成年,丧事并无太多顾忌。 崔兰珠、冯婉娘梳洗,王氏、素娘更衣。 刘慈作为孝子跪在罩房外答拜谢祭,余下礼仪则由护丧内侍主持。 护丧内侍携礼生、杂役、四车助丧物品等在一坊之外的巡铺,得知死讯,方升仪仗。 宋太初以下、包括吊唁宾客俱赴宅外相迎,早有缴巡卒奉命列队维持秩序,并阻断坊道通行。 一辆马车及数骑飞至,郑守均一马当先,扬鞭问:“已在举丧?” 带队缴巡卒尚未回应,车内便传来施护声音:“背为师进去。” 惟净、持正、谨严鱼贯而出,不顾护丧仪仗近在眼前、无视正和宋太初见礼的内侍,一边喊阿弥陀佛,一边背着施护往里挤。 郑守均哭丧着脸跟在后面赔不是:“主家娘子见谅、诸位见谅,显教大师、奉礼郎甚为相得,不送一程,心实难安,某会向陛下请罪……” 护丧内侍品秩仅为九品,没胆子给郑守均脸色看,不言不语的跟上去,素娘等人也已抢先一步。 场面有点混乱,邓永迁不得不板起脸守在北门,只放宋戴石裴等亲近入内。 罩房仅剩崔兰珠、冯婉娘枯守,惟净一行人来不及见礼,直接架施护到刘纬床前。 稚嫩脸庞白的吓人,曾经无所不能的那张小嘴微张,已为玉蝉之家。 施护颤颤巍巍的轻抚刘纬脸庞,几丝清凉透心而来,万念俱灰,呜咽出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惟净等人齐齐劝道:“师尊节哀。” 施护凄然一笑,两眼一翻,人事不省。 素娘等人将将赶到,罩房便又抬出一人,万千诘问胎死腹中,全都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 靠在惟净怀里的施护忽然无意识的咳嗽两声,鲜血突自口鼻出奔,有如泉涌。 素娘捂住刘娇双眼:“医官在东厢耳房。” 惟净等人连忙抬施护冲向东厢耳房,郑守均又是一声“得罪”,匆匆跟进。 护丧内侍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施护,有心赶在雨前宣示加恩,急急忙忙的在罩房惋惜哀悼一番,又同素娘、刘娇寒暄两句,都是陛下恩重、官给丧事、无须担心以后等慰词。 不到半刻,礼生即以官方致祭物品重新布置北院,另有收殓、陪葬等物置于西厢耳房,以备后事取用,并引导素娘等人在正堂左侧、罩房正前就谢恩位、行大礼,吊唁宾客则就观礼位、行常礼,从北院一直排到南院。 雨点啪啪落下,似在不断催促。 内侍一脸沉重,却又中气十足:“陛下口谕……” “哐当”一声,忽有门开。 内侍侧头看去,一阵狂风自罩房呼啸而出,他情不自禁的抬头,离夜还早…… “殿下!” 撕心裂肺声,致平地生波。 依稀是童音,略带荆湖腔。 “哥哥!” 刘娇连滚带爬的迎向罩房。 内侍再次看天,一缕阳光刺透乌云,雨意已去。 东厢耳房内。 马翰睁开眼,对面是一张狰狞可怖的无发怪脸,恨狠抡拳砸去。 施护又一次人事不省。 崇政殿,后殿。 一阵大风袭来,吹倒东窗,叉竿“喋喋”两声落地。 赵恒愕然抬头,恍惚之间,又是子绕膝前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