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盛世_第三十三章 千古师表 (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千古师表 (十二) (第2/2页)

付一人。

    集贤相虽在昭文相、监修国史之下,刘纬却多出半个枢密院为支撑,丁谓、冯拯连体都难以招架,再以宰臣之实凌驾于曹利用之上,两府很可能变成一言堂。

    刘纬与冯拯夜值会通门外,仅被提前告知赵全益封王纳妃一事,一直蒙在鼓里,不敢传宣,屡屡推让。

    赵恒一意孤行,命赵祯居中传宣。

    丁谓、冯拯、曹利用一度以为是赵恒口误、或是赵祯会错意。

    赵祯却毫无不适的重复一遍:“诏,枢密使刘纬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王曾越众深揖,“五代之祸未远,藩镇之弊犹存,承平之基不稳,而陛下卧床、太子弱冠、娘娘幽居,怎能将文武二柄付诸一人之手?此事不可,亦非爱护刘纬之心,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恒抖了抖嘴唇:“谁?”

    赵祯无意识的瞥了刘娥一眼,俯身道:“是参知政事王曾。”

    赵恒气若游丝:“出知秦州。”

    那些看不见的蠢蠢欲动,一泄千里。

    包括王曾在内,均有所悟。

    廊下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一定是来草诏,也可能是为殿内替补。

    李迪、任中正按下不平心,静候丁谓、冯拯先行。

    ……

    刘纬抢在赵祯前面开口:“诏,王曾出知秦州。”

    石普看着王曾跃跃欲试。

    丁谓、冯拯等人作壁上观。

    王曾深深一揖,倒趋出殿,朝德高望重的孙奭远远一抱拳,飞快远去。

    “老夫倚老卖老,夺这个天下先。”

    孙奭抗下杨亿等人的为难,提笔回忆与刘纬初见,思如泉涌。

    “门下。绥四方,复大业,属在于眇躬。佑乃辟,康兆民,允资于元辅。进陟时杰,秉cao国钧。粤惟先正之臣,克任天下之重。爰旌丕烈,诞告朝伦……”

    是日,有诏:皇太子赵祯、东平王赵全益望日告太庙。

    东平王赵全益五月朔就藩银川府。

    是日,刘纬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肩挑两府。

    百官惶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民间反应较为正面。

    午后,几乎跌回面值的钱券应声飞涨,溢价稳在一成以上。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皇城司急奏福宁殿,明是喜讯,实为阴报。

    其时,丁谓、冯拯正在赵恒床前艰难交流着,刘纬则返宅安抚刘娇、并筹办嫁妆。

    赵恒言简意赅:“何故?”

    丁谓、冯拯不答,因为这是针对赵祯的考校。

    赵祯道:“我大宋铜法严峻,使铜难为物之用,仅以直论,不如券便捷,所以折一成损耗。

    今交趾告捷,收其佛像金身,置以泥塑,可铸景德平钱三百余万缗。

    但若尽数运抵京师会有五成折损,所以就地铸钱犒赏三军。

    可禁军、工匠、役夫大多不愿受实物赏赐,转求钱券,致广源冶场新筑铜钱大量挤压,仅能赏缘边溪峒。

    五千里外,尚且如此。

    所以京畿商贾趋利,助券涨、钱跌。”

    丁谓问:“平交趾易,安交趾难,夺其民信仰,事半功倍否?”

    赵祯忽起向往之心,“世宗登基,无钱可用,诏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并导臣民向善: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是其所惜哉?”

    冯拯问:“释教当禁?”

    “中国之外,应为佛国。”赵祯红着脸道,“刘卿曾言,佛徒可在中国行走,但不能为教、不能为税外之地、不能为法外之地。”

    ……

    天禧八年,五月初一。

    赵全益赴银川就藩。

    赵恒耗尽最后一丝精气神,日夜昏睡。

    五月初三。

    韩守英急奏京师,请建西宁州,并告甘州回纥大败契丹来犯,生擒其主帅萧惠、耶律谐里,可汗夜落隔请举族内附。

    赵恒还是纹丝不动。

    初五,凌晨。

    一场由东向西的雷暴席卷京畿,内外城水深一尺,毁民房、军营百余间。

    是夜,电闪雷鸣。

    赵恒苏醒,问:“澶州安否?”

    刘纬泣不成声:“大河虽决横陇埽,却已为围堰所束,经泗水转海州运河入海,澶州无泛区,京东、淮南无恙。”

    赵恒瘫痪的身体忽然灵动,伸出手道:“扶朕更衣。”

    是夜,西角楼塌。

    赵恒崩于福宁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