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98章 本无才空觊大位,虽有谋难得始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本无才空觊大位,虽有谋难得始终 (第1/2页)

    太子李承乾不但作死,他也找死。

    当李世民给他指定的那些儒名臣,王佐之才,无法满足他争权夺利的阴谋诡计时,他开始黑化,并且再不回头。

    他竟然准备武力谋反。

    他先准备试下水,先尝试一道开胃小菜,叫杀鸡骇猴。

    那就是先养几个刺客,修理自己看不顺眼,老是跟自己对着干的人。

    但李承乾实在不是一个人才,正道不走,歪门邪道,也不在行,就连搞搞暗杀这种事情,他也玩不转。

    李承乾策划了两次暗杀行动,都以彻底的失败收场。

    第一个遭殃的人,是太子府左庶子于志宁。

    李承乾可谓进退失度,阴谋第一刀,先斩自己家的人。

    于志宁是李世民给他指定的佐命大臣,竟然也被他列入暗杀名单。

    纥干承基就是参与暗杀的两个刺客之一,但当他们潜入于志宁的家中,准备开干时,却发现于志宁家徒四壁,既清且苦,还有重名于世。

    出于尊敬,或者出于对李世民的畏惧,刺客竟然空手而归,没有得逞。

    于志宁侥幸捡回一条命。

    但纥干承基竟然没被追责或自杀,于此可见,太子李承乾虽然蓄养刺客,却不知其中的精义。

    刺客即死士,刺客不能有自我的意识。

    以任务为唯一目的,不是暗杀对象死,就是自己死。

    一次失败的暗杀行动之后,李承乾又准备开始启用纥干承基,第二次暗杀行动开始。

    真像是玩游戏。

    这次的暗杀对象是魏王李泰。

    当李承乾发现,魏王李泰似乎占据上风时,他的心乱了,为了永绝后患,他准备实施斩首行动,直接从rou体上消灭李泰,永绝后患。

    这种智商,很难想象是大唐的太子,更像是养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知世事艰难,过于理想化的纨绔子弟的想法。

    大概和他的五弟齐王李祐有得一拼。

    这大概也许是历代开国皇帝,大都英明神武,而后继者乏人,甚至出现弱智的原因。

    脱离了实际的生活,双眼再看不到真实的世界,自以为高深,违反常识,贻人笑柄于千秋万载。

    “何不食rou糜?”

    这是一句讽刺晋惠帝的话,但于晋惠帝而言,当日当时,他确实认为“食rou糜”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出发点真心而善良,但真的无益于事,也无益于世。

    不要迷信权威,更不要被表面的假象给迷惑,即使身居高位,学富五车,如果脱离常识,信口雌黄,也一文不值。

    更可能成为千秋罪人。

    坏的人,自然被人痛恨,但蠢的人,又不知自己真正愚蠢的人,正如晋惠帝,就更可怜而可恨。

    既蠢且坏的人,更让人深恶痛绝。

    正如不要迷信纥干承基的刺客身份,他是刺客专家,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水的专家,也是带给主人最大灾难的专家。

    他获得了一个名留青史的名誉:“砖家”。

    纥干承基,是中国历史“砖家”之始,也开了后世“砖家”的滥觞。

    但太子交待的事情,纥干承基想不想干,都必须要干。

    但刺杀李泰一事,竟然又不了了之。

    两击不中,可一不可再,可二不可三,纥干承基终于给他的主人李承乾,,带来了灭顶之灾。

    很难相信,太子李承乾会对一个刺客掏心掏肺,会将关系自己安危和生命的大事和一个底层的小人交流。

    有一次,李承乾指着自己的东宫,大言不惭地对纥干承基说:“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李祐)乎?”

    显然,太子李承乾认为自己比齐王李祐造反的条件要优胜很多。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的公开确凿的谋反罪行。

    这也成为纥干承基的救命稻草。

    为了减免自己勾通交结齐王李祐的罪行,纥干承基在狱中,终于将李承乾的这些隐密,一古脑儿,和盘托出。

    这是天大的丑闻,也是唐朝政治史上的地震。

    李世民在经历了痛苦不堪的自责之后,立即清醒过来,恢复他在战场之上的杀伐果决。

    他知道,如果李承乾准备谋反,那李唐朝廷之中,必然还有强援。

    他虽然痛心,但必须痛定思痛,打好这一仗,也打赢这一仗,他绝对不能输。

    就如同他在战场之上,从未失败过。

    李世民动作神速。

    他立即组建了李唐朝廷之中最高规格的审判团队。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八大宰相级别的元老们,战战兢兢地接受了勘验的任务。

    但非常吊诡的是,李世民一朝,老资格的宰相侯君集却被摒弃于这个审判团队之外,这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