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7章 1号与2号 (第1/2页)
第4章第三卷龙争虎斗 第157节第157章1号与2号 黑铁胆说,是啊,老牛这一次是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让人揪心啊! 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 对方问,你多大了 老牛回答,40岁。 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 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 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 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 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儿,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儿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 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花莎莎笑笑说,蒙牛这个名字好,既猛又牛! 黑铁胆抓了抓花莎莎的部说,我知道,你们女人都既猛又牛的男人! 花莎莎在黑铁胆的前打了一巴掌说,胡说什么呢,你? 黑铁胆说,不说了,不说了,还是说说牛根生吧。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 花莎莎说,乖乖,伊利一下子跑出来几百人,郑俊怀还不要抓狂? 黑铁胆说,他当然没有料到,牛根生的影响力会这么大。 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 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 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