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7章 1号与2号 (第2/2页)
、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 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 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1999年4月1,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业第二品牌! 花莎莎说,有意思,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业第二品牌!让伊利当1号,自己当2号,这让伊利怎么说、怎么办呢? 黑铁胆说,伊利就知道牛根生的本事的,他们明白牛根生的骨子里一心是要当1号的,他哪里肯永远屈2号。不过,伊利一开始的反映很不理智,他们采取的是打压战术。 5月1,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 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经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极具个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有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不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源,蒙牛有的牛车半路被截,牛被当场倒掉。 花莎莎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就是市场竞争无和无序的地方。1号,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牛根生是咋办的? 黑铁胆说,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站的地方蒙牛不干站);凡是非站的牛,蒙牛不干;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花莎莎说,这个策略好,是一种借势,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也让伊利不能随随便便地打击自己了。 黑铁胆说,是啊,这个牛根生还是很有哲学头脑的。 花莎莎说,铁胆啊,我知道你大学自考学的也是哲学,我也知道你对哲学很有研究。因此说啊,你可不能被目前的困境所打倒。 黑铁胆说,谢谢0号你的提醒和鼓励,1号我目前正处在调整期。请相信1号,绝地反击的时机就快要到了。 花莎莎说,好好,我对此可是相当期待啊!我知道,你是1号,不会永远当2号的。 黑铁胆说,就是,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谁让你哥是1号呢。 花莎莎问,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cāo)作这么多事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黑铁胆笑笑说,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 ----------------------------------------------------------------------------------------------- nu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