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 扫地出门 (第5/5页)
好。一年到头没有闲,月子里什么活也不许干。你就给我乖乖地休息。”母亲伺候得很周到。嫂子坐月子没有落下毛病,她生了七个孩子,母亲伺候了七个月子。 一家人为吃饱肚子发愁。母亲想到做些小孩的衣服鞋帽到集市上卖,挣点钱补贴家用。小孩的衣帽用料少,投资小,主要是功夫和手艺。母亲做老虎头造型的小孩帽子,好看又实用。我曾经跟母亲一块儿去赶会赶集。到集市找个热闹的地方,解开包裹,把包裹布铺在地上,摆上鞋帽衣服就算是小摊位,人守着小摊席地而坐。 第一次摆摊,眼巴巴看着过往行人,无人问津。等到中午有一个人讨价还价买走一顶帽子。母亲买一张油饼,分成两半,一半递给我,另一半她原封包好,留着回家给长孙金锁。母亲饿着肚子,我吃了个半饱。等到下午又卖了一双鞋,我们收摊走十多里路回家。到家母亲悄悄把大孙子拉到一边,递给他那半块油饼,母亲看着孙子香甜地吃完油饼,喜欢地摸摸他的头。 我认为母亲封建思想重男轻女,她把孙子看得比我金贵。母亲并不认可,她另有一番道理:“婆媳关系很敏感,处理好了,亲同母女,处理不好,行同陌路,甚至争争吵吵。你是娘的亲生,不会计较。媳妇、孙子、孙女跟我隔了一层,我要加倍关爱他们,嫂子有时也偏爱你,一家人父慈子孝,婆媳和睦,穷也温暖。” 嫂子的寡母常住我们家,老太太早年被绑匪绑票急瞎眼,行动不便,我母亲没有半点嫌弃,经常热情地搀扶帮助,亲切地拉家常,母亲为人厚道周全,老太太没有感到寄人篱下,反觉得多了一位知己。 市里新建一个鸡蛋制品加工厂,招聘打鸡蛋的女工。母亲报名参加了工作。工厂三班倒,计件工资。母亲在第一车间上班,车间里整齐地摆着一排排长条桌案,一排排长条凳子。工人们坐在长凳上,面前长条桌案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盆子,一个盛蛋清,一个盛蛋黄,旁边放一小筐鸡蛋。工人用右手磕开鸡蛋,左手迅速伸开,让蛋清从指头缝隙流到手下的盆中,蛋黄被麻利地甩进旁边另一个盆子里。为了多干活多挣钱,母亲每天第一个来到车间,下班时最后一个收工。母亲干活动脑筋肯吃苦,工作不长时间她就摸索到一套规律,找到窍门,她活干得又快又好,钱挣得比别人也多。领了工资母亲总惦着买块布,给孙子孙女做件衣服,给嫂子一点儿零花钱。她自己不舍得花,剩下的钱攒起来,过年过节时给家里买一袋白面。母亲被评为cao作能手,加入工会,成为正式工人。要不是一场病,她说不定会成为当地最早的劳动模范呢。 三十四识字打工 五十年代初一些街道办起扫盲班,旨在给没机会上学的年轻人补习文化,摘掉文盲的帽子。母亲积极报名参加。班上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母亲四十多岁,学习的积极性比年轻人还高,从不缺课,不迟到,放学时学员们急着回家,她往往留下来向老师请教不懂不会的问题,学习非常刻苦。如果上班和上学时间冲突缺课,她一定想办法把功课补上。母亲习字本、造句本、作文本、算草本一应俱全,都是买白纸自己裁剪整齐,用白线装订的。她精心做了一个有三夹层的书包,把书、本、铅笔文具分别放在每层里。只要有空她就写,就练。很快她在班上成了最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是最老的学生。她克服种种困难,一年后摘掉了文盲帽子,能看一般的书报,实现了她多年渴求知识文化的愿望。 母亲刚毅顽强的性格,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过很多年轻人。记得有一次,晚饭后下起雷阵雨,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上学的时间到了,我们劝她暴雨过后再去,她不听,头上顶着一块雨布,背着书包,打着手电筒向风雨中走去。老师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站在教室里,看看空荡荡的教室,再看看窗外黑洞洞的天空,大雨如注,心想:“今晚不会有人来上学了。” 当母亲被大雨淋得浑身透湿,雨水顺着衣服滴答着走进教室时,老师被这个老学员感动了。马上开讲。这堂课虽然只有一位学员,老师讲课依然一丝不苟,准点上课,按时下课。那次小老师还把老学生送回家。 第二天母亲发起了高烧,重感冒一个月,继而引发心脏病,又卧床一个多月。嫂子伺候在床前。母亲的病渐渐好起来,但是从此患上心脏病,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工厂给结算了工资,母亲从此结束了工人生涯,只有一张工会会员证保留了多年,留作纪念 三十五雪中送衣 五姐十六岁考入纱厂,是细纱车间挡车工。一个班工作八个小时,手脚不停地在纱锭前转来转去,相当于走八十里路。jiejie工作繁重,母亲尽量让她吃好穿暖。一年冬天连着下了几天大雪,气温骤降。母亲给jiejie做一件棉大衣,让我趁中午不上课的时间给她送去。母亲不知道纱厂具体位置,只告诉我出家门向北走,见到大路向东拐,一直向东大约五六里地。我抱着包袱走出家门。地上皑皑白雪,足有一尺厚,背阴的地方看不见路,向阳的地方雪已经开始融化,道路泥泞。路上行人稀少。我一路打听,小心地踏着泥泞前行。不一会儿,鞋里灌满了泥水。走着走着棉裤也湿了半截,脚冻麻了,浑身冻得直打哆嗦。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拉在脸上一样。我咬牙坚持前行。好不容易又遇到一位行人,向他打听路,他说:“继续向前走,路两边就没有建筑物了。再向前走,看到几幢楼房就是纱厂。”他还关心地问我:“几岁了?”“十一岁。”“抱的什么?”“给jiejie送的棉大衣。”“我帮你穿上,把棉大衣向上挽一挽用手按着不会弄脏的。穿在身上暖和也省得抱着。看你冻成这样,见到jiejie你就冻僵了。”“不。”我想:“母亲带病做这件大衣不容易,jiejie上班很累挣钱养家,对家庭作贡献。我上学,我不重要。这件棉衣我一定完好地送到jiejie手里。”我本能地挪动双脚继续前行。到纱厂门口,门卫不让进,我跟他讲我家离厂子好几里地,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他看见我冻得脸色发紫,说话上下牙打架,嘴打哆嗦。他检查一下包袱就放我进去了。听到他在我身后说:“这小孩,抱着棉衣不知道穿上。”我心里说:“你别当我是小傻子。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我怎么舍得穿jiejie崭新的棉大衣呢。” 我迈动失去知觉的双脚继续前行。到了宿舍楼我挨门打听,终于到了jiejie住的集体宿舍,可是她没在。热心的工友一会儿就把她找来了。jiejie看见我一副快冻僵的样子,眼圈一下就红了。她急忙端来一盆温水给我擦洗,让我脱掉棉裤把腿伸到被窝里。给我吃了点东西,喝点热水。待我的腿脚暖和些,下午上学的时间已经过了,我心想“迟到总比旷课好。”我必须赶快回去,jiejie再三嘱咐路上要小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