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老段子新说 (第1/3页)
德芸大师兄第二百零七章老段子新说《滑油山》这段子不大,要是按照台本上的说,满打满算也就20分钟左右,包袱不多,底也不够响,事实上老辈人传下来的段子都这样,听的就是个滋味儿。 不光是萧飞和栾芸博的这一段,今天演出的五段活,基本上都一样,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演出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所以就得在不改变梁子的基础之上,对这些老段子进行新编。 《滑油山》主要说的就是,一个唱老旦的名角因为没钱治病,便让傻儿子去求助于戏班班主,教给了傻儿子见着人之后该怎么说。 傻子到了戏班子,按照父亲教的办法,原封不动的说了,果然从戏班子老板的手里得到了资助。 不过这种事只能一次,可傻子不懂这些,捡着便宜了之后,转天又去了,正好赶上戏班子在庙会上演出。 观众里有个富户人家的老太太就喜欢《目连救母》当中的一折《滑油山》,出钱单点这一出戏。 戏班老板知道傻子的父亲曾经是名角,正好也是唱老旦的,就想请傻子帮忙。 可傻子哪会唱戏啊,上了台之后洋相百出,最后还一个跟头栽倒在炸油条的油锅里,闹了笑话。 整段相声里面,最精彩的一段是演员的学唱,游六殿,还有后面的刘氏望乡,想当年有一位龚云普先生唱的最好。 萧飞在表演的时候,自然不能按照台本上那么演,一来是时常的问题,20分钟的段子,如果都照着这么演的话,整场演出一个小时就完事了。 观众们听的不过瘾,牌子可就砸了。 梁子不能变,那就只能在上台之后的垫话,还有中间下功夫了。 比如傻子到庙会上找戏班老板帮忙的这一段,萧飞就将同样为传统相声《学叫卖》里面的一部分给加了进来。 “傻子一到五显财神庙,俩眼珠子都不够看的了。” “那地方是热闹!” 栾芸博刚上台的时候确实非常紧张,有几句词跟的明显慢了,直接捧在了萧飞的腮帮子上。 这么明显的失误,别说瞒得住行家了,就算是常听相声都能察觉出来不对劲。 栾芸博也知道,赶紧稳住了心神,再加上萧飞刻意的配合,慢慢的找回了之前对词时的状态。 往常只是觉得萧飞说的好,此时真正站在萧飞的身边,栾芸博才知道,萧飞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不光顾着自己这边,顺带着还能帮搭档圆场,始终将表演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尤其是刚开场的时候,栾芸博看着萧飞轻松自如的跟着观众聊天,时不时的现卦甩出两个小包袱,即便是他翻的慢了,或者干脆没翻过来,萧飞都能接得住,还能把观众给逗乐了。 羡慕,钦佩! 各种念头在栾芸博的心里转动,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把自己的能耐给提上去。 郭德强虽然没说以后就让他和萧飞组成一对搭子,但至少这三个星期的传统相声专场,他就是萧飞唯一的搭档,不求能出彩儿,但也不能给萧飞拖后腿。 “列位都逛过庙会,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热闹非凡,卖熟食的,卖玩意儿的,干什么的都有。” “没错!” “傻子玩心大,一到庙会上,眼睛耳朵都不够使的了。” “可别把正事给忘喽!” 萧飞接着一捂耳朵,学起了各种叫卖:“卖药糖喽,谁还买我的药糖喽,橘子还有香蕉、山药、仁丹,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要来了,吃了嘛地味儿,喝了嘛地味儿,橘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打饱嗝儿,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 一张嘴一大套叫卖的词就出来了,萧飞的嗓子好,声音嘹亮,虽然叫卖的词里有不少话佐料,唱的又快,但每一个字都能清楚的送到每一位观众的耳朵里去。 这可是真功夫! “唱的还挺好听。” 萧飞不做停顿,紧跟着又是另外一种买卖的吆喝:“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卖大海茄、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芽的香椿、蒜儿来、好韭菜……” “又来一个卖菜的!” 萧飞换了一副架势,又变成了另外一个小商贩的模样:“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纸落在我地手,张张包的都是十 三香,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那十三香……” “这是巩汉林老师!” 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