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谋生1984_216:那是要折寿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6:那是要折寿的 (第4/4页)



    “这又怎么。”

    “你想想啊,这砖瓦厂要生产,需要什么东西啊?”

    “黄土?”

    “还有呢?”

    “?还有人?”

    王孝摇摇头,笑道:“还有水。”

    “水?”

    张文远不太懂,他毕竟没有搞过工业,预制厂那边的规模也只是打闹,赶不上砖瓦厂这种规模。

    “是的,水,水是工业的血脉,任何工业没有水,就几乎没有办法开展,”王孝看张文远不太懂,便耐心给他解释道:

    “张总,要知道工业运行,一般都需要原材料,人工,动力等条件对吧,那水在其中承担什么作用呢,水就像是联通整个工业的血液,它能充当动力,也是材料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没有水,就没办法进行冷热交换……”

    张文远惊讶地看着王孝侃侃而谈。

    他有点不理解,眼前这个冉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知识,他到底从哪里学到的,起来头头是道。

    不应该啊。

    没有理由自己还不如他见识短浅呀,为什么他都知道,而自己必须听到他了,才懂呢。

    能接受,但不能接受。

    “你看看,水这么重要,所以砖瓦厂是建设在南沟上呀。我们清泉镇唯一的水源不就只有南沟嘛,要是再新建一个砖瓦厂,又从哪里取水呢。我实地看过,以南沟的水资源,根本不可能支撑起两个以上的工业。”

    “原来还有这茬啊。”

    “嗯,工业就是这样,它的存在本来就要比其他很多行业条件更为苛刻。就以水来,我们庆城处于黄土高原,水资源本就缺乏,很难直接找到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所以依靠水的工业,就很难发展。”

    “你看看南方工业为什么比我们发展的更好的呢,不就是人家处处都有水嘛,有水既能发展农业,更是可以发展工业。从宋朝以来,可不就是南方发展很迅速嘛……哦,扯到哪里去了。”

    王孝突然回过神来,尴尬笑笑。

    他很喜欢和张文远话,主要是觉得张文远应当能完全听懂他的话,而其他人根本就不懂,给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回应。

    “挺有趣的,你继续,我在听着呢。”

    “嗯,着着就扯远了,”王孝笑了笑,接着:“我们返回来吧,就是因为我的愿意,所以砖瓦厂不可能出现第二个,也就是,这是我们独家的买卖。”

    张文远点点头,给茶壶里重新加了水,慢吞吞地翻着茶杯,很显然是进入了思考。

    王孝也着急,他这些内容的话很简单,那是因为他经历过,而张文远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想,肯定不那么容易。

    “这么的话,不管怎么样,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拿下这个砖瓦厂?”

    “嗯,是这道理。”

    “那他们要六十万,我就准备六十万吧.”

    张文远既然拿定主意,也就不再犹豫了,当机立断做了决定。

    “不过,即使要这个价格收购,也不是一点点都不争取。这样吧,你可以和政府讨论下,争取几年的免税期。”

    “税能交多少呢,是不是有点麻烦了。”

    “不能这么想,你看到的只是现在的营业额和利润,但厂子是有发展的,所以你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你就会发现,税收也不是个数目,剩下的都是利润。”

    “好吧,那我听你的,去争取争取。”

    “是要试试,”王孝笑道,“我猜测我们那些领导,可能也和你一样,现在对这个砖瓦厂没有什么概念。因为是国营单位,所以他们思考的应该是转让的价格,而不是之后的发展问题……”

    “我好像是有点懂了。”张文远眼前一亮。

    “哈哈,嗯,你只是开始没想明白,或许在他们眼中,这个厂子本来就是个烂摊子,谁接手也是赚不到什么钱,要是能卖出个好价格,岂不是一件美事。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注意不到,或者不会太在意税收的问题,你欧是争取免税或者减税,不定会意外的轻松。”

    张文远此刻已经全懂了。

    他对王孝伸出右手的大拇指,赞叹道:“老王你还你没有经商的才能,我看你啊,对这种东西有种赋,难道你没发现么?”

    王孝摇摇头。

    “我最多只是出谋划策,给你一点点建议,但具体落地我就帮不上忙了。砖瓦厂这件事你一定要迅速拿下来,时不可待,万一错过这波机会,那我们就会少赚很多利润……”

    张文远一边听,一边点头。

    他虽然不知道王孝所谓的好机会到底是什么,却知道他从来不会无的放失,所以百分之百的保持信任。

    从预制厂的发展就能看出,王孝每次提出建议,都是带着很重的目的性,而现实发展往往也和他原计划差不了多少。

    就仿佛有预知能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