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最暗黑(下) (第3/3页)
无策之时,得到了一个机会。
海客们藏人,有一些逃犯同样看到了机会,便对管事们。我们也欠了高利贷。那就上船吧。 这是窝藏罪犯了,周浔立即上书朝廷。 其实王巨同样再三强调过迁徙百姓的作用。 这个迁徙与后来天朝不同,多是贪官富人移民,他们走了无所谓,但他们将从国内搜刮来的大量资金也带走了,所以全国上下都感到痛恨。 然而现在这种迁徙,赤贫百姓几乎达到了九成以上。 所以王巨说它能多少缓解宋朝人口迅速增涨的压力,*迫主户不得再虐待佃农,缓解社会的压力,穷了往往就会胡来了,十个山匪最少有七个是穷得活不下去的,因此也维护国家的治安了。而且为了感谢,海客们也主动不走私了,并且捐助了这么多金子,几乎相当于宋朝给辽夏两国岁币的两倍半。 这是一举四得之举措。 但在这个当口上,周浔的上书,又再度引起了哗然大波。 王巨无辄,只好在常朝会上刻意说了这件事,是有可能收留了一些逃犯,但这个数量不会多,况且涉及到的范围又能有多少逃犯?全部逃到船上,也不会超过一两百人吧。 不过他也表态,会写信给各个海客的管事,让他们自我在船上搜查一下。并且也好甄别,想来欠下高利贷的百姓,能有什么样的好日子,多半是面黄饥瘦的样子。但那些逃亡,有许多是穷凶极恶之辈,大多数因为吃得好,油光满面。 并且普通百姓多是带着一家老小逃过来的,逃犯可能会有数名团伙,然而不会有一家老小。 这两条,就基本上将逃犯甄别出来了,再交给官府。 “但那些百姓呢?”孙固道。 “孙固,何谓高利贷,你当真不清楚,给他们一条活路吧。都是大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臣民!”王巨不耐烦地说。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欠的是什么债哦! 古怪的是孙固这次就没有再说话了,然而不久市坊里就传出一条谣言,说是海客公开收留欠债百姓,就是王巨唆使的。 但事到了这份上了,王巨也置之不理。 然而一波又兴起…… 程昉之死,一是年龄已高了,但兴修了那么多水利,不仅要脑,特别是处理因为水利所侵占的耕地。二是御史们弹劾,文彦博的恫吓。 两相结合,心情郁闷,终于病死。 但程昉也有亲人的,全部在开封城中。 人死了,就没有必要再鞭尸了,朝廷虽没有弄什么追赠,但赵顼念老程有苦劳之功。因此给予其从子(侄子)一些补偿。 不过中使口旨传到了,补偿却一直没有看到。 正好王巨在宫中替老程略略打了抱不平,不知怎么就传了出来,老程的侄子心里就想。原来俺的伯父与这个新宰相关系还是不错的。 于是敲了闻登鼓,状告死去的李师中,说是李师中受文彦博所唆使,然后克扣了朝廷发放的抚恤。 李师中、文彦博、吕公著……等等,这些人都是旧党大佬。关系向来一直很不错。 掌管登鼓院的官员一听就吓着了,是真还是假哉? 而且陈世孺杀妻案影响还没有完全平息呢。 这一牵,不仅牵出死掉的李师中,与旧派大佬文彦博,说不定又牵出吕公著。 于是立即禀报给赵顼。 赵顼有两个选择,一个认真的调查,第二个以污蔑官员罪论处。但这两个选择都不是好选择,前面的牵连太大,而且文彦博不管怎么说,影响力还在的。并且新党大臣说不定又会借此生事,新的争议又要发生了。后面的就有点对不起老程了,最少程昉的从子来告状,恐怕朝廷的抚恤确实没有发放下去。 王巨得知后,便说了一句,无论文彦博或者是李师中,都不会做出这种没出息的事。多半是开封府当时某个负责的胥吏以为许多士大夫不满程昉,所以程家人可欺,便将这笔抚恤贪污下去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就象王巨才回来时。李老汉的儿子牺牲了,抚恤同样被克扣了。最后牵连了许多胥吏,差一点将依政县所有胥吏一窝端了。 王巨的那个便宜父亲同样是如此。 因此王巨建议将这个胥吏找出来严惩一下,然后朝廷补放一些抚恤。将此事由大化小,由小化了,也就算了。 做为文彦博的政敌,王巨能说出这番话,还是很容易的。 然而做为他的政敌却不是这样去想,反而认为程家人闹事。就是王巨暗中唆使的,用此来污蔑文彦博与死掉的李师中名声,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说不定就是将对付文彦博,以及吕公著。 其实这是王巨对赵顼的最后一个考验。 无论大臣们怎么说,你自己儿得有一个判断力。 文彦博就不牵连了,至少现在补偿老程一个追赠吧。非是一定要追赠老程,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可。 可能赵顼没有多想吧,因此没有想到此节。仅是按照王巨提议去做了,果然查出来,是一个姓李的胥吏所为。然后让开封府派人通知程家人,与李师中、文彦博无关,你们不要再闹了,这个抚恤朝廷补放给你们吧。 暗黑开始…… 一个死去好几年的太监翻了出来,可能这终于使一些人动怒。 他们也集中力量对付王巨,包括种种调查,然后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不知道文彦博从哪儿听来的消息,不过他没有出面,而是暗中派了仆人通知了一些官员。这些官员也不敢断定真假,不过这事儿大条了,一些官员又对王巨不满,于是上书,隐晦地说出。 那就是王巨与大长公主有染,并且那个赵天赐就是两人的亲生孩子。 时间上也对得上,正好那时王巨在京城,还没有去庆州。然后王巨去了庆州,赵念奴去了杭州,大约就是在杭州生下了这个孩子。随后赵念奴返回京城,再派府上婢女将这个孩子抱回来放在她府上的门口,于是顺其自然地就收养了。 但是不是有此事呢? 其实赵顼那天在赵念奴府上就怀疑了。 然而让他说什么? 于是接到这些奏章时,赵顼一直沉默着。 事情泄露了,王巨就不能否认了,听到一些风声后也沉默着。 其实这种沉默,已经代表着一种承认。随后在大朝上孙固当着群臣的面,就厉声责问王巨:“坊间传言,你与大长公主有染,可有此事。” 王巨想了想,说:“有。” 一个有字,使得所有大臣一起哗然起来。 “陛下,这是千古未有之丑闻哪。”孙固几乎歇斯底里地吼叫着。 “孙固,勿用那么痛心疾首,干嘛呢,既然我做了,我就会负责任。不就是看我不顺眼嘛,不就是我齐商税让你们不高兴了吗,用得着调动这么多资源,连这个隐蔽的事都查了出来!”王巨讥讽一声,然后又冲赵顼说道:“陛下,臣有负陛下重望了。” 说完后,离开朝殿。 赵顼嘴张了张,想说一句,你怎么就承认了呢。 不提别的吧,银行司肯定是离不开王巨了,而且赵顼国库内库积攒了价值一亿多贯的各种财富,以及大量粮食,是为了什么?不是真的敛财,对付西夏啊。这更离不开王巨了。 但这事儿,让他怎么开口。 高兴的未必高兴到最后,最后说不定会哭。 离开的也未必真的会离开,最后说不定会笑……并且这成为宋朝史册上最大最诡异的疑案。(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