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重器_第四百零九章 成果鉴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成果鉴定 (第2/3页)

文海哈哈大笑,伸出手去。

    然而辛晓松却毫不理会,只是抓着手上面包三文治大大的咬了一口,自顾自的把里面的蔬菜嚼的嘎吱直响。

    胡文海略微愣了一下,呵呵笑着收回了手。再看向周围的其他人,食堂里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起来。

    辛晓松对自己的态度,可以说是毫不掩饰的表露了出来。事实上,作为邮科院级别最高的专家,说他是代表了邮电部的态度也不为过。

    看来,邮电部对新科杀入程控交换机的领域确实有不满的理由。

    理由很简单,邮电部是必然死保亲儿子魔都贝尔的。因为魔都贝尔,是邮电部从比利时国家银行全资贷款才办起来的企业。中国公司在合资企业的股份高达60%,绝不是挂羊头卖狗rou披着合资皮的买办企业。

    而魔都贝尔的产品在距离国外产品性能相差极大的情况下,之所以还能生存下去,利用的就是打民族品牌这个杀手锏。

    通过补贴和国家支持,才强行把这个项目推进了下去。

    如今再冒出来一个新科,私人公司办成了国家大笔投入下去还没办成的项目,邮电部的面子没了倒是小事,抢了魔都贝尔头上民族品牌的光环才是大事!

    所以可以想象,邮电部内部会不会对新科进入通信业乐见其成?

    “我吃完了,大家慢慢吃。”辛晓松三下五除二消灭了自己眼前的食物,拍拍屁股转头就向食堂外面走去。

    “这个老辛……”

    黄教授摇摇头,苦笑起来:“胡总别往心里去,他就是这么个脾气。”

    胡文海笑笑,目视着辛晓松走出食堂,目光在其他人脸上划过,果然大多数人都是满脸的不自在。

    辛晓松的这个表态,就相当于邮电部的态度。而在座的绝大多数人,端的都是邮电部的饭碗,不可能对辛晓松的强硬不作出反应。

    但是另一面胡文海也不是没有跟脚的人,无论是铁道部还是新科公司本身,在国内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左右为难,这就是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黄教授想多了,辛所长认真的态度还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胡文海的目光,若有所思。

    ……

    周一一大早,休息一天的辛晓松已经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在别人还在洗漱穿衣的时候,他就已经穿戴的整整齐齐,站在了走廊里。

    看着他目光凌厉的样子,跟他住在一个房间的郝所长刚洗了脸出来,不由一愣。

    “各位同志,邮电部的领导们可都在看着咱们!”辛晓松像是东北虎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从走廊里缓步走过专家组的每一个寝室门口。

    “咱们国家要搞程控交换机是个大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我想请各位想清楚,一定要秉持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做出决定!要顾大局、识大体,一定不能有自由主义的****啊!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要为国家的通信大业负责!”

    若非这次的专家鉴定委员会是科委召集的国家级技术成果鉴定,辛晓松其实也不用这么话里话外的方式来提醒其他人。

    科委的通信技术专家,未必就一定都是邮电部的人。即使是邮电部的关系户,那也是有着元近亲属。科委在召集鉴定委员会的时候,名单也不可能完全偏向邮电部。

    这十五个人里面,既有辛晓松这样的邮电部自己人,也有黄教授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郝所长是电子工业部的人,老赵则是金陵电信工程学院的教授。其他还有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军队上的通信研究所负责人,对国外交换机相当熟悉的一线运营局的青年技术人员,来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辛晓松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自己和老赵,当然黄教授应该也不会胳膊肘往外拐。但是电子工业部的郝所长,计算所的刘研究员,214所的何所长,这些都是辛晓松没有把握的。

    其他的人,有的辛晓松相信组织是打过了招呼,但招呼管不管用就不清楚。有的,则是即使打过招呼,恐怕也不会管用。

    可辛晓松对自己的任务,仍然有着充足的信心。原因很简单,自己代表的是邮电部,代表着组织的力量!对于组织的力量,辛晓松向来信心十足。

    “小心!”

    小徐从走廊里小跑着上来,差点迎头撞上正志得意满的辛晓松:“哎呦,辛所长不好意思,差点撞到您!”

    说着话的功夫,小徐从辛晓松身边跑了过去,向着已经陆续从房间里走出来的专家们喊道:“各位专家,楼下已经备好车了,请大家跟我来吧。”

    “这么早,急什么?”辛晓松眼睛一立,向着小徐哼道:“都说资本家是石头也要榨出油来,看来还真是这个样子。”

    小徐一愣,连忙解释道:“辛所长误会了,今天的天气预报是32度,我们主要是担心再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对各位专家造成影响。早餐出门凉快一些,成果鉴定会的实验室有空调,咱们早点过去不受罪。”

    “好啦,辛所长,这都快八点半了。”专家里有人说道:“往日这时候在所里,不也是一样要工作了?”

    “行了,走吧。”黄教授摇摇头,当先向楼梯的方向走去。

    有黄教授的带头,其他人神色一松,没有心理压力的笑着点头跟了上去。

    “哦,老黄,等我一下。”

    “哎,这才多远的路,新科方面还给准备了车,太客气了。”

    “有车不比走路强多了?”

    “是啊,哈哈。”

    专家们跟在小徐的身后,神情轻松的下了楼。招待所小楼前已经停好了一辆小巴车,车启动着,等着专家们陆续都上了车,便开动起来。

    车开了没有多久,就已经到了通信研究所的楼前。这边早就有人在楼前的路上等着,小楼上更是挂上了红色的欢迎条幅。

    等专家组的人在小巴车上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