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航空工业加速 (第1/2页)
“最后,我来谈谈这次航空军备重整的核心——动机开问题,这是元当下最为关注的内容。WW·”在有关具体机型和订单分配完毕后,施佩尔表情严肃地说,“从最近与日本方面技术交流同时仿制、借鉴英美动机的情况来看,我们在动机开领域存在不少误区,在基础材料学领域也存在很多不足。以奔驰公司dB6o1系列动机为例,日本在我们技术授权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复制了一台dB6o1aa,他们初次试机时功率仅有77o马力,但日本专家通过更改生产工艺和材料,很快就提升到了12oo马力,这次爱知提供的热田动机马力与我们仅仅只相差5o马力,而昨天他们新递交过来的图纸和材料显示他们已展到了15oo马力——而我们已放弃了dB6o1去开后续的6o3系列——看看,就凭日本那点技术能力也能把dB6o1展到15oo马力,而我们自己呢?” 奔驰公司的技术代表脸色很难看,施佩尔部长的话虽然刺耳却没有夸大事实,日本搞的动机虽然性能不够稳定、无故障时间也短,但指标却比德国自己高出一筹,奔驰公司自己给dB6o1后代设计的功率只有1475马力,但无故障这件事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很多飞机远在动机寿命耗尽前就已报销,日本还属于比较爱惜飞机的,俄国人的路子更为简单粗暴,飞机动机无故障寿命基本不过2oo个小时,而8o%的苏联飞行员在飞满2oo个小时之前就已被击落了。 “宝马公司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世界主流星型14缸气冷动机中,同功率水平下你们的重量是最重的,同重量水平下你们的功率水平是最低的,连日本型号都比你们好。·” “这个……”说起美国的R28oo、R26oo比Bm8o1强宝马公司不敢反驳。可日本型号比自己强他们就不服气了,上次来的“护”动机图纸不就不行么? 施佩尔仿佛看出了他的不服,甩过来一份简要技术参数:“荣动机已是一个例子,昨天刚拿到的日本三菱公司‘火星’动机图纸上刊载的技术指标更是如此。日本人本准备用在天山攻击机改造上,该动机最大功率和Bm8o1d一样都是18oo匹左右,但重量却比你们轻了近2oo公斤。” “什么?这不可能”他不服气地接过来一看后却冷汗直冒,最后怎么也不肯放手,如获至宝地表示。“这款动机我们项目我们公司接了。” 谭克博士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看后心动不已,如消息属实,这种轻量化气冷动机就能方便地装在F-19oa系列上,对飞机的性能改善大有好处——他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动机问题。 “我查找过原因,我不认为帝国技术落后,但帝国材料学研究一定存在问题,必须尽快补上这一课。”霍夫曼诚恳地对众人说,“所以我才费尽心机地丰富了各类资源与技术,希望你们拓宽思路。仔细消化研究日本专家在材料学、航空动力学、动机领域内的成果,同时借鉴美国R28oo和英国梅林动机的成果,用改进后的工艺与材料生产新动机,不要害怕缺资源,要什么稀有金属施佩尔部长都能给你们搞来,但一定要出最好的产品,把现有型号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 这一点霍夫曼是深有体会的,历史上德国在二战期间一直没装备涡轮增压动机,不是德国技术搞不出来,恰恰相反。德国有这样的前瞻研究,但因为材料学基础不扎实,稀有金属资源不足,特别是高温合金的缺口很大。造成了涡轮增压只能一直呆在实验室里;而德国的喷气动机水平虽然世界领先,但由于金属短缺,动机无故障寿命都很短。如果能改善这个弱点,德国的航空实力将会比历史更强,而只有航空实力提升,德国的最终胜利才有保障——不考虑空中优势。德国地面部队完全不惧任何敌人,在西线面临英美部队还能大规模占据上风。 “军备部航空专家认为,我们的液冷动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但气冷动机的差距相对较大,这与我们更关注液冷动机同时只有一家气冷动机公司有关,因此对气冷系列必须格外予以关注。”德国在战前本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