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225-1 (第2/2页)
信托所有权。 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能亲自搞生产经营,真正亲自生产经营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所以,所有国有资产基本上是实行双重制度信托所有权管理制度,国家机关占用的国有资产才是单重制度信托所有权管理制度。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直接所有权人,对于企业的专权与放权,要恰到好处,不偏不倚。这里面学问很大,而且是一个动态的相对平衡的概念。而且,各种行业、企业千差万别,也不好一刀切,不好放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资产进出与处分,涉及到企业体制、企业分配、企业交换、企业流通等重大事项,政府一定得管,而且一定要管好。 三、历史上积淀的矛盾问题 政府与国企的矛盾,或者说,国企同政府的矛盾,是从企业承包制开始的,接着是第一次、第二次利改税及其他的许多税种的征纳,进一步的几轮经营承包责任制等等,国有企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政府说有政府的难处,企业说有企业的苦衷,这种争执,一直到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的税率,才收敛了一些。 当然,政企的矛盾,旧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国家专控型企业产品销路畅通,每年的利润十分可观,职工工资非常高企、福利待遇非常之好;一些市场竞争型企业惨淡经营,甚至于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职工工资低、福利待遇差甚至于不能保障,有许多企业被迫关闭破产。前者主要是指中央企业,后者主要是指地方企业。所有这些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几乎是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表示。 政府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其中,1984年5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相应扩大了企业十大方面的自主权,即:生产经营计划权、产品销售权、产品定价权、物资选购权、资金使用权、资产处置权、机构设置权、人事劳动权、工资奖金使用权、联合经营权等,称之为“扩权十条”。人、财、物、供、产、销大权基本上下放到企业。完全、固定式计划经济模式开始被打破。 但是,政府放权,不是放手任由企业摆弄,企业的自主权与政府的领导权应当有一个边界,应当有一个度量衡,而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费力、相当困难的。譬如,产品定价权下放企业后,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通胀到一定程度,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产品销售权下放企业后,有可能形成倒爷的队伍,倒卖国家计划物资,破坏市场秩序,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又如,资产处置权下放企业后,很容易发生企业管理人员带头贱卖国有资产等恶性事件,暗箱cao作,自卖自买,甚至白送、倒贴给资本家的也有,企业高管越来越嚣张,腐败得越来越令人发指。这时候,政府不但要严管,而且要严打。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实际上对于扩权十条作出了修正,一再强调政府要“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12条明确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权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所有这些,充分说明了政府管理机构对于国有企业肯定是要加强管理的,而且必须要管理好,不能松懈。
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经济成绩。但有些深层次的矛盾也一个个地显露出来。有些政策的出台,是某些经济学家的点子有关的。许多点子是从西方经济学找到根据的。一来二往,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冲突是难免的。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与“主流经济学家”的冲突,物权法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的冲突,以及政府干预主义经济学家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冲突,呈现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其中之一,就是争论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的权益关系。 解决政府与国企的矛盾问题,首先是从双方之间的物权边际开始,并在一定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重新规范与调整。如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财政分税制度、调整税率、调整利润留成与分红等等,这些切合实际的做法总比简单的市场化、股份化强得多。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55条 相关名词:【国家出资人主体】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