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帝国_第四十七章 光熹微服私访记(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光熹微服私访记(五) (第1/3页)

    刘辩一气呵成的将这篇孔雀东南飞写完,鸣楼再一次陷入了一片寂静当中。

    他将毛笔放在桌上,向后退了一步让出了桌前的位置,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请诸位品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这首诗在汉乐府诗中的地位刘辩自然知道,此时将它拿出来砸人,从众人愕然的表情上就能看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糜贞在一旁已经哭得泪流满面,那个皇甫嵩的孙女——刘辩已经记起她的名字叫皇甫伊也是眼眶通红,连蔡琰都是胸口起伏不定。和那些男人关注诗本身的优劣不同,女孩子更容易被诗的内容所感动。

    糜贞抽噎的说道:“天下怎还会有如此痴情男女?”

    刘辩走上前摸了摸她的后脑,将袖兜里的手帕递给了她。这一个亲密的动作让糜贞有些脸红,可还是接过刘辩的手帕擦起了眼泪。

    刘辩的一首长诗,令在场的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这时鸣楼举办了那么多场文会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在座的都是洛阳最近颇有才气的士子,各个年轻气盛,彼此即使没有文人相轻的行径,但是也都暗中较着劲。在诗文上观念不同的争执时有发生,然而刘辩的一首诗让所有人都发不出声音,这种诡异的气氛令大家都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直到杨志突然的一声怒吼,才稍稍得到一点释放。

    “假的!这首诗一定是他抄袭得来的!”

    杨志的话令众人再次恢复了窃窃私语的吵杂声,其中有些声音对杨志的话竟颇为认同。

    糜贞站出来气愤的对杨志说道:“你说这首诗是刘大哥抄的,有何证据?抄袭何人?”

    糜贞的质问令杨志哑口无言,甚至没有注意到糜贞急怒之下将刘辩的真姓说了出来。这篇诗文实在太过惊世,杨志在嫉妒惊愕之下才脱口而出怀疑是抄袭的,但是真要他举证,却又拿不出来。

    其他怀疑的人也都是有这种尴尬,想说这是抄的却又说不出是抄谁的,毕竟这篇诗文在这之前谁都没有见过。

    你们要是之前就见过那才是怪了呢!刘辩在心里腹诽道。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产生于在历史上的建安时期,在时间线上也就是两年后。这些人怎么可能会听过!

    刘辩突然想到庐江是不是真的有焦仲卿和刘氏这两个人。若真有,自己插手一下的话是不是就可以阻止二人的爱情悲剧发生了?

    正在刘辩胡思乱想之际,不服气的杨志恼怒的回应糜贞道:“若不是抄的,以他这种年纪怎能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文章?”

    还未等糜贞再辩,那个和刘辩年纪相仿的少年文士涨红了脸对杨志说道:“杨兄这么说就差了!项橐七岁为夫子师,甘罗十二岁为秦相,有志不在年高,谁说年幼就肯定没有才华了?”

    这少年文士实际上也是年少成名,满腹经纶。因受蔡邕赏识,此时寄居于蔡邕之家。蔡琰开文会,便也邀他一同前来。

    刚刚杨志说年幼没有才华,若是认同这样的话,岂不是把他也说成了抄袭之人。

    杨志只是想针对刘辩,却没想到让少年文士躺枪。被驳的涨红了脸,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毕竟双方还是有一定的交情,少年文士也不愿与杨志在此事上过于纠缠,而是拱拱手对刘辩说道:“在下高平王粲。”

    王粲?刘辩将这个名字在心里的三国名人名单上过了一遍。想起来他好像是建安七子之一,历史上和曹丕的交情挺不错。

    刘辩仔细的打量了他一番。王粲偏瘦的身材,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和自己岁数相当,可论颜值的话就差上很多了。面色灰白,这是大汉死读书的书呆子的统一的特征。脸型也长的吓人。刘辩想到历史上的王粲喜欢听驴叫,难怪长了一张驴脸。

    虽然长相不讨喜,但毕竟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之一,后世对王粲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刘辩也不敢有所小觑,拱手一礼道:“王兄有何赐教?”

    “陆兄的一首孔雀东南飞实乃佳作,众人惊疑,并不是怀疑陆兄人品,而是惊诧当世竟还有如此佳作,这点望陆兄莫要见怪。”

    “无妨!”刘辩显出很大度的样子。

    王粲接着话锋一转,又说道:“在下平日里研究诗文,也算颇有心得。前两年游学长安,正逢李傕郭汜叛乱。本欲去荆州避难,幸亏王师早至,李傕郭汜乱贼顷刻覆灭,这才安定。当时乱军袭来,哀鸿遍野,实在令人惨不忍睹。在下感怀时事,偶得一首拙作,今日拿出来,还请陆兄品评一下。若是陆兄也能同样赋诗一首,在场众人恐怕也再无人敢质疑陆兄学识。”

    刘辩也不惧他,一拱手:“愿闻其详。”

    王粲微微一笑,将诗文吟了出来: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文的体裁众人从未见过,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但是总体的声音还是对王粲的才华赞不绝口。王粲少年成名,和刘辩这个不知根底的人相比,众人自然不会怀疑他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