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光熹微服私访记(五) (第3/3页)
王粲虽然性格争强好胜,但也是年轻人常有的心态。然而他的为人还是很正直的,是非分明。此时被刘辩的诗文折服,便立刻道歉,丝毫不以自己向刘辩低头为耻,颇有君子之风。
其实,刘辩脸上的羞愧之色并不比王粲少。当着原作者的面抄袭对方的作品,再令对方折服,这种厚颜无耻的事情做出来确实让人心虚许多。 只是不知这篇王粲避难客居荆州的作品,以后还会做不做出来了。 糜贞的眼睛已经变成了星星状,在刘辩身后一脸崇拜的看着他。平时刘辩私下和她相处时,虽然也会吟出一些极佳的诗句,然而像这种在公开场合折服众人的事情却是第一次遇到。那种与有荣焉的感觉让她即兴奋又脸红。 有了王粲的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向刘辩表示了友好,相互寒暄介绍,对刘辩的才学表达了钦佩之情。一些人还为自己刚才的指责道歉。 接下来,鸣楼恢复了其乐融融的学术交流的氛围,丝毫没有了刚才的剑拔弩张。 只是这种和谐的氛围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便被另一种诡异的气氛所代替。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一些后知后觉的人在听到别人的话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惊愕,看着刘辩的眼光也开始充满了敬畏和猜测。 这种诡异气氛的出现最开始源自于蔡琰,手捧着那首孔雀东南飞的洛阳纸,对刘辩的身份提出了疑问。 诗句是极美的。在蔡琰的眼里,王粲和刘辩的七哀诗虽然立意新颖,可是和这首长诗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刘辩也是用行楷写的,这也是令蔡琰看出古怪的地方。因为刘辩的字迹太像当今天子的字了。若是让蔡琰说,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一个人写出的字其中也是包含了这个人的性格和精神在里面。就算是别人临摹的再像,依然会有斧凿的痕迹。蔡琰也临摹当今天子的字迹,可也勉强只能算是有八分相像,更多的还是在模仿书法中的神髓。 更重要的,还是天子的身份。如果一个人一字不差的去仿造皇帝的笔迹,那这个人只能用居心叵测来形容了。 眼前的这篇长诗的每个字都和当今天子的笔迹一模一样,再加上眼前这位陆公子的年龄,蔡琰的心中疑窦渐生。 身边的皇甫伊看着刘辩,困惑的说道:“这位陆公子,我好像再哪见过?” “在哪里见过?”蔡琰急切的问道。 皇甫伊迷惑的摇了摇头,还是没有想起刘辩的真实身份。 这个迷糊的小丫头! 蔡琰心里叹了一口气。虽然没有从皇甫伊的嘴里得到答案,但是在她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 这个年纪,这等相貌,在加上一模一样的笔迹,莫非真的是…… 抱有这种想法,不止蔡琰一个人。近来她醉心于天子的行楷字,很多和她亲近或想和她亲近的人也都跟着一起研究行楷。有些人也见过天子的笔迹,此时自然和蔡琰抱有同样的怀疑。 然而却也没有人将这种怀疑宣之于口,只是在小圈子里窃窃私语。天子微服私访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讲还是陌生和令人惊讶的,更不可能有人跑过去和刘辩确认身份。 这个时代的士人还是很有风骨的,尤其是像董祀、王粲这样的年轻人,性格还是很骄傲的。即使是知道了刘辩的身份,大家也没有任何谄媚的态度,大都做到了不卑不亢。若不是刘辩刚刚的那两首砸人的诗歌,有些人还会趁机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只是此时面对两首绝世的诗作,自己再拿出什么那就真的是献丑了。 只有杨志在得知刘辩可能的身份后,面色变得像洛阳纸一样白,双腿不住的打颤,想过去向刘辩请罪,可心里又不敢,只好惶惶不安的躲在人群里,希望刘辩不会想起自己。 刘辩倒真的没有顾得上他,因为他敏锐的发觉了周围的气氛变化和大家瞅他的眼神。自己的真实身份应该是暴露了。 天子来鸣楼微服私访,这种事情想来明天就会传遍洛阳城。想到荀彧他们又要唠叨,刘辩的嘴里一阵发苦。 此地刘辩已经不能再久留了,向所有人一拱手,说道:“今日能与诸位才子佳人畅谈,实在大幸事。在下还有事,不宜在此久留了。山水有相逢,就此别过。” 刘辩要走,此时再也不敢有人阻拦了。只是蔡琰突然喊住了他。 “陆公子!” 刘辩回身看着她。 “这首诗可否赠与我?”蔡琰捧着刘辩的那首诗,满怀期望的问道。 “这有何不可!昭姬小姐若是喜欢,自留下便是了。告辞!”刘辩摆出一副潇洒的样子,只是一转身,马上逃似的带着糜贞走下了楼。 看着刘辩离去,蔡琰垂下眼,露出了一种茫然失落的表情。董祀看在眼中,心中涌出了一股nongnong的酸楚。 有些事情他一直看的很清楚,对于蔡琰的感情,他从来都没有任何表示,因为他能感受到蔡琰对自己的态度,也只是为兄为友。此刻看到蔡琰的表情,他也明白自己恐怕再无机会,只好把那份感情深藏起来。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份感情一直埋藏了十多年才有机会再次说了出来。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