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好事多磨 (第2/2页)
朝政,而杨荣一再请求致仕,被朕挽留,看样子也将步杨士奇的后尘。朕已在亲政,只是缺个名分而已,他二人为何还对朕名义上的亲政一事如此上心?” “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一日不大婚,便一日不获亲政的名分。臣听说明年有数位内阁阁臣即将致仕,在陛下亲政之前,阁臣的新老交替决于辅佐大臣,而陛下亲政之后,新的阁臣虽由朝中重臣廷推,但用与不用则取决于陛下。” 皇上霍然起身,默然良久后颓然落座,“如此说来,朕要委屈皇姊了?” “请陛下明察!即便让常德公主受了委屈,明年陛下大婚成议时,百官依然会有话说,故而如今的妥协毫无意义。” 但闻哗的一声,皇上将御案上的奏本一把推落到地上,“朕迟一年大婚好了,等辅佐大臣劝朕大婚!等他们劝朕亲政!” 朱祁铭上前一一拾起奏本,恭恭敬敬地放回御案。 皇上再次离座来到朱祁铭身边,一把抓住他的衣袖,“三弟,你训练的护卫军何时能成行?朕知道,许多人都在等着看你的笑话,但朕看好你!” 皇上此言不假,的确有不少人在等着看笑话,否则文武重臣就不会那么轻易地默许一个亲王出征了。不过,皇上的看好恐怕源自于少年天子对一场胜利的极度渴望,那绝对
不是建立在庙算基础上的真正看好。 想文武重臣也只是不出言反对而已,真正为一个亲王出征大开方便之门的终归是皇上,一场胜利可大大提高皇上亲政的说服力,这样的愿景自然值得看好。可是,皇上还是心急了,万一出战不利怎么办? 皇上可以不考虑出战的后果,而朱祁铭却不得不为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皇上的看好等同于要朱祁铭只许胜不许败,毫无回旋余地可言! “臣尽力而为,尚需训练半年,今年入秋后便可出战,那时正值鞑贼入寇的频发期。” “还需半年之久?”皇上松了手,在殿中踱起步来。“三弟,你说,朕若派大军进剿,胜算岂非更大?” 大军进剿?就算皇上能够力排众议,派得动大军,那又如何?京军是一帮太平军,根本就不善野战!而且,派京军进剿的政治后果极大,一旦战而不利,天子亲政的预定进程恐怕就要延后了! 由朱祁铭这个亲王出征则不同,胜了可归之于天子圣明,败了可归之于越王年少无知,一帮护卫军而已,虽败,却无损于京军的威名,甚至连损兵折将的说辞都显得十分牵强,故而很难落人口实。 当然,这样的话不可明着说出口,朱祁铭要寻找委婉的理由。“陛下,派大军进剿固然是好,但鞑贼何时何地入寇难以预测,设伏恐怕难以如愿。” 皇上点点头,“茫茫北境,何处设伏?何时设伏?嗯,设伏之计难以奏效。” “还有一计,那便是派大军隐伏于边境一带,待鞑贼入寇后,断其归路。” 皇上摇摇头,“鞑贼的行踪飘忽不定,在何时何地入寇,于何时何地回归,此事难以掌控,何况等到鞑贼劫掠得手后,无数百姓恐怕已是肝脑涂地,此计不足取!” “陛下圣明。既不能设伏,也难以断其归路,派大军进剿又有何益?兵不贵多,有一支行动迅捷的骑兵相机而动,灵活截击鞑贼,如此胜算最大。” 皇上凝视朱祁铭片刻,“听说你只挑选了八百护卫军,这点人马真的够用么?” 朱祁铭很想说够用,但本能驱使着他做了复杂的揣测,“兵员稍显不足,还请陛下精选数百亲军与越府护卫军一同训练,此外,既然要出征,越府护卫军的身份便与以往不同,照例需派驻监军太监。” “嗯,是该充实兵员,至于派驻监军太监一事嘛,做个样子即可,朕会吩咐下去,不让任何人妨碍到你。”皇上略一停顿,轻轻叹了口气,“朕意已决,朕后年大婚,你去告诉皇姊,叫她不用担心,朕即刻传辅佐大臣商议,朕退一步,想必辅佐大臣不会再纠缠皇姊的事,若如此,朕便下旨册封薛桓为驸马都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