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猛将传_三国大战 第九十章 北伐之计(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大战 第九十章 北伐之计(3) (第1/2页)

    话说薛冰将手望地图上指了两指,左近众人尽皆变了脸‘色’,庞统更是道:“子寒好大的胃口……”

    此言一出,下首众人尽皆一脸疑问,却是诸葛亮出言,才叫这些人明白为何刘备等人尽皆变了脸‘色’,庞统更说薛冰胃口好大。

    只听诸葛亮对着薛冰道:“子寒取了长安还嫌不够,竟‘欲’取潼关与青泥隘口?可是‘欲’以两处关隘之险峻,以拒曹‘cao’大军?”

    薛冰道:“正是。”然后以手指二处关隘,对刘备详细解释道:“长安虽坚,但是若曹‘cao’以大军围住长安,另使一军从旁绕过,去救雍凉兵马,则我军势危矣。”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他却也明白,以曹‘cao’的兵力来说,就是丢下部分困住长安,剩下的大军也足以打破西线战场的军力平衡,从而使已军落入下风。

    只听薛冰继续道:“因此,潼关与青泥隘口,必须尽快的取下。若夺了此二处,只需派‘精’锐兵马驻守,则曹‘cao’大军纵使数十万,也不得而入。”

    那潼关直面洛阳一方,若夺了此关,则可堵住长安东面的‘门’户。至于那青泥隘口,则位于长安东南,却是直通宛城。若潼关不能入,难保曹‘cao’会调动兵马改走此路。因此,此处也是不得不夺下之地。

    刘备只是一望地图,便明白了此二处重要之处。可以说,若是占了此二处,那长安根本就不需要使大军驻防。当初夺长安,仅仅是为了堵住了曹‘cao’西进之路,但是现下薛冰将真正的目标放在了潼关与青泥隘口上,这样一来长安反而从抵挡曹‘cao’援军的前沿阵地变成了潼关地后方基地。而且,关隘多是依险就建,总比城池好守。跟别说那潼关之险峻,根本让曹‘cao’想绕也绕不过去的好处了。

    因此,只要占了此二处,便等于将雍州的东大‘门’彻底的关闭,而剩下要做地,就是稳扎稳打的将雍州内的曹兵扫‘荡’干净。

    虽然局势上看来,刘备的主力军团依旧布在天水到街亭一线与曹军对峙,但是因为长安被夺,曹军等于失去了后勤保障。而且汉中一面还可以兵出斜谷。与主力军团夹攻陈仓。若陈仓夺下,西线与南路两路军齐出,加上东面也被已方所占。整个雍州的曹兵再无险关可依,只能在广阔的平原上面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刘备军。剩下要做的事,实在就很简单了。在曹兵完全失去了后勤保障的前提下,便是围困,也能将其围死了。

    只是,现在却有一很重要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因此刘备忙出言问道:“子寒此计虽妙,但是却有一要紧之处极需要解决。不知子寒可有决断?”说罢,见薛冰恭敬的立在一旁等自己询问,便接着道:“我是才闻子寒之言,便知此战关键之处便在子午奇兵之上。这路兵。不仅要在短时间内从子午谷这险路穿过,还要在曹兵发觉之前打到长安城下。配合早先安排的内应夺下长安。事后还要去夺潼关与青泥隘口二处险要关口。不知,子寒准备使多少兵马从此路出?”

    诸葛亮也点了点头,却是他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此路军将关系到整个战局地成败。若成,则雍凉之地尽入汉中王之手,若有一样未达成,则功败垂成。纵使拿下数郡,怕也守之不住,最后尽皆还给曹‘cao’。

    不过,他心里倒是对薛冰这个战略很是佩服,因为此计若成,则雍凉将尽入刘备之手,而且还甚为稳妥。因为东大‘门’落入已手,完全可以凭借关口与曹‘cao’对峙。只是他生‘性’谨慎,始终无法赞同将胜败之关键完全放在这样一支充满了变数的奇袭之上。

    厅中众人尽皆默而不语,都瞪大了眼睛望着沉思中的薛冰。那薛冰只是突然在脑中出现这么个计划,因此对细节部分并未太过推敲。有时需要临时琢磨,此时刘备问需要多少兵马,这薛冰立刻在心里估算了起来。

    “一万?这样最是保险,无论做什么,兵马都足够。只是子午谷小路太过难行,若带上一万兵马,怕是走上半年,都不见得能走到长安。而且兵马一多,难保风声不会泄‘露’,因此不能带那么多。”仔细寻思了一阵,薛冰估算的差不多了,这才对刘备道:“以冰之见,当使三千兵马出子午谷小路。”

    刘备闻言,倒‘抽’了一口气,惊疑的问道:“三千?”直愣了半晌,才道:“此路军夺下长安后,还要分袭两处,只有这点兵马,如何够用?”

    薛冰答道:“其实,这路军并不需要分袭两处,只需要袭下长安,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夺下潼关,此路军的任务便算完成了。而后趁曹军军心震动之时,着魏延将军引汉中兵马出斜谷,如果时机掌握的好,陈仓可破。即使陈仓不破,亦可由斜谷一路分兵东进,扫‘荡’长安以西之地,并且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