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党_第四章 求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求佛 (第1/2页)

    即便是杀掉了颜真卿,李希烈也没有撑得太久,在贞元二年春天,李希烈终于还是死在了自己部下的刀下。他先是被大将陈仙奇所杀,旋后,陈仙奇又被部将吴少诚所杀,至此大唐帝国最后一个叛乱的藩镇淮西,终于也在名义上归顺了朝廷中央。

    李希烈败亡之后,东都大患解除,漕运算是正式恢复起来。在夏季,郭德罡还当了一回送亲的,把赐婚田绪的嘉诚公主护送到了魏博。也许是关陇集团的鲜卑血统使然,唐朝皇室不讲伦理宗法是出了名的。田绪的妹子是郭德罡部曲郭二斗的老婆,而田绪的老婆嘉诚公主却是郭德罡的正牌姨妈,升平公主的妹子。如此一来,凡是有点办法的高门大族都不愿当驸马,害得这位嘉诚公主年近三十还未出嫁。现在被自己的大哥指婚田绪,虽然要远赴魏州,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郭德罡乃至他老爹郭暧的婚事。以公主赐婚强力藩镇,无疑是皇家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法,但李唐皇家不讲宗法,郭德罡那未过门的老婆德阳郡主李畅李雨春,论辈份倒要叫郭德罡一声表叔,她未来的婆婆,真真是她的姑奶奶。正是从郭德罡父子开始,李唐皇室找到了将自己家那些愁嫁的女儿打发出去的好办法:赐婚诸藩镇节度。

    “安西帝国与唐帝国之间的关系,很难用通常的国与国关系来解释。如果按照某种产业经济学或者是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毋宁说是在中世纪初的生产力条件之下,汉民族以及儒家文明向西扩张时被内部交易成本所逼迫而被迫形成的两大组织,类似于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下面的两家子公司一般,又好像是垄断整个亚欧大陆的双寡头。最能说明它们之间那种纷乱关系的,就是两个帝国最高层贵族之间持续上千年的联姻关系……而由于频繁的近亲通婚、luanlun通婚,这两个帝国的高层贵族都患有一种特殊的家族遗传病:家族性冷性荨麻疹。因而,在安西帝国与唐帝国的后期历史上,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贵族,首先要看,他怕不怕吹冷风……”

    《安西帝国贵族风俗史》,兰登书屋,汤因比著,多伦多,安西历1234年5月版,第71页。

    虽然名为朔方节度副使,但郭德罡至今还没有上任,而是忙着处理重建朔方军的各种杂事。经历泾原之变和李怀光叛乱,郭子仪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老朔方军算是彻底消亡,被分拆成泾原、邠宁、朔方、鄜坊、河中、夏绥六镇,朝廷在解决了京畿近郊存在有可能失控的强大藩镇武力这个问题的同时,却在实际上削弱了西北边防,使得唐蕃前线失去了有效的统一调度指挥体系,变成了各自为战的状况,这就给了吐蕃人绝大的机会。

    郭德罡一边送亲,一边完成了对关东河北高速马路主干网建设的考察,返回长安后不久,正当秋收刚刚完成,准备前去灵州赴任之时,便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尚结赞又跑来抢粮食了。此时郭德罡正在醴泉的基地里训练新兵,整理辎重,接到兵部行文,也只好掉头南下,去往凤翔与李晟回合。

    吐蕃对唐的抢劫很有规律:必然在秋收时节前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夏季天气炎热,世居高寒草原的吐蕃兵不能适应气候,因此夏粮收获之时吐蕃兵反而少来;二是如果在冬夏来袭,无法劫得大量粮食,得不偿失。吐蕃人的战争手段也颇具有游牧民族的特征,就是以战养战。但与北方突厥回鹘等部不同的是,吐蕃是一个半定居的民族,其对城市攻防和农业经济要比北方胡人了解的多。尤其是代宗朝陇右河西尽陷吐蕃之手,吐蕃得到了良好的前进补给基地,由此在战略态势上对唐形成了优势。但毕竟经济基础不够,因而双方来回拉锯,也只是依照地理的天然分界陇山——六盘山一线相互筑堡相持而已。

    占据了地形优势的吐蕃人给唐廷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由于唐吐前线已经推进到凤翔——灵州一线,距离长安最短只有三百里距离,只要突破大震关,沿泾渭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