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毡笠与内鬼 (第1/2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毡笠与内鬼
五百两买一个不确认,还是很难啃的消息,赵期昌就是愿意赌一把,他也凑不出五百两。【】
次日初五日,节气中的大雪。
赵期昌练完剑,与老道士在朝阳坡散步,说着夜里见闻。最后问:“师尊,您在卫里三十多年,对卫里涉盐的家族应该有所风闻。弟子没工夫涉足盐运,眼前就是钱缺的紧。”
老道士一身黑色布袍,花白头发钗着一根桃木簪子,外罩马尾编织的网巾,额间扎着一字巾,听了笑着:“这小子没怀好心,上一任掌灯与老道也算熟悉。与之相比,这小子心黑手辣做一行屈才了。”
“哦师尊的意思是,这人对盐运上的事情,是不了解的”
赵期昌对老道士的人脉毫无惊诧,人家是能居中做保人,撮合田启业招安,还能说服蒙山十七家余下首领,让田启业安安稳稳率部走出蒙山的江湖前辈。将山东的江湖套入射雕体系,老头子估计也是稍次于五绝那准超一流的江湖宿斗。
混江湖就讲个出身、为人和本事和辈分名声,老道士出身不差,本事也有,辈分也熬了出来,人脉自然是极丰富的。
双眼笑着看向赵期昌,老道士扬起巴掌作势要拍:“小子,别想着套话。老道什么阵仗没见过就你这点手段,哭穷装可怜,还蓄意贬低,还缺火候呀。”
赵期昌一个侧布躲开,快步上前走几步,转手后退着走,看着老道士:“师尊,这消息弟子缺的紧。”
老道士摇头:“自己揣摩去,想明白了再动手,死了也好认命。”
赵期昌露笑:“师尊的意思是真有人家藏着盐引,可不好惹。”
“贫道可没这么说,自己想去吧。对了,你那两个弟弟若是可以,就迁过来给老道做一阵道童。你家老五早慧体贴,老七性子执拗,一人有你一半性子,也是能雕琢的。”
赵期昌点头:“也好,听师尊的。”
看着赵期昌小跑下山离去的背影,老道士摇摇头一笑。
检查了捕倭军午饭,与各处头目打了招呼,赵期昌便一路小跑着回墩里。
家中,爬到炕上赵期昌一手撑着下巴,作为赵家三房别枝身份的庆童、赵显坐在左右两侧等待开饭。
庆童扭头看一眼赵期昌,与赵显低声聊着,赵显连连摇头。
赵期昌听着,瞪一眼庆童:“那个女人少惹,补贴生计是不得已。人家是命苦人,养着一家子不容易。真有心,帮着做些事情。让人家心甘情愿的跟你睡,你舒服的可不仅仅是身体。”
庆童摸摸后脑勺,神色尴尬:“家主咱是见显哥孤身三十年,手头不是有些余钱么,就找点乐子也不错。再说,捕倭军里头什么人都有,掏了钱压根儿就没把人当人。显哥看着也是外粗内柔能体贴人的,对景娘子也差不到哪去。”
他们说的是墩里的一户人家,之前提过,丈夫早年当班军是躺着回来的,整个人已经废了,只能做些烧火的事情,连劈柴这种力气活,切菜这种精细活都做不成。妻子不离不弃一直照顾着,又有姿色,在中所就是有名的暗娼,来到墩里后名声在外,白天给墩里做饭,夜里就做些皮rou生意养丈夫,养三个孩子。
赵期昌这里男女比例极度不均衡,他也不好赶尽杀绝,也需要这么一些暗娼给下面火气旺的军士泄火。
庆童的解释让赵期昌呼一口浊气,端起茶筒:“看来,弟兄们的婆姨问题也该重视重视。赶在明年秋,咱托人去各处说媒,若没人家瞧得上咱家弟兄,就去教坊司买些女子来。”
又是一笔少不了的开支,赵期昌说着感觉心肝儿有些抽。
赵显摇头:“家主,这婚姻大事急不得。只要家业蒸蒸日上,有的是女子愿意嫁进来。”
庆童不死心,又开口:“哥,那景娘子到底如何”
赵期昌瞪过去,庆童悻悻一笑:“家主,不是小的多管闲事。而是真的见景娘子幸苦,太糟践了。若是显哥看得上,显哥平日里起居也就有了人照顾,景娘子也少遭罪。”
又不是娶来做正妻或妾室,这种乡野暗娼也不是稀奇职业。再说那名妓,与文人雅客谈论诗词琴棋,难道这帮文人老爷傻不成花了钱就过来听听曲该做的事情少不得,名妓与暗娼相比,只是一个文化素养更高,资质更好,还给朝廷纳税,生意受朝廷保护罢了。
对于景娘子这类人,乡野汉子没什么看不起的,他们看不起的是那种口口声声立志要守寡立牌坊还偷汉子的女子,更看不起日子过得下去还耐不住寂寞的女子。
赵期昌也知道庆童热心肠的原因,庆童是他的长随,本人长得又没得说,性子也不坏。那景娘子平日在校场给人打菜时,对庆童很照顾,jiejie弟弟叫着也亲切,人不是木头,一来二去自然有了感情。
赵期昌饮茶,看向赵显:“咱瞅着景娘子也是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