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毡笠与内鬼 (第2/2页)
会照顾人的,一些没良心的几斤粮食又掐又打,的确是遭罪。若你不反对,咱这院子也缺人打扫,被褥、衣裳有个人时常清洗也是不错的。每月咱掏出三斗月俸,你再垫点儿,就把事情定下来。” 赵显反倒有了扭捏,那景娘子身段还真是不错的,干干笑着:“家主,墩里若没了这人,其他弟兄” 赵期昌摸着,笑的奇怪:“没有张屠户,难道就吃不了没毛的猪这帮人能自己解决的也就解决了,再不济刘家旺那边也有那么几个名声在外的。” 庆童听到脚步声,轻轻敲了敲桌子,笑着:“家主,今日cao训,大智那一什有进步” 这时候孙孟娘端着木盘进来,庆童赶紧转身帮着抬,一小盆酸菜汤,一碟腌萝卜,三碗浇着酸菜的面。 孙孟娘手在围裙上擦擦:“老爷,锅里还在煮,面汤要不要” 赵期昌点头:“先去吃你的,饭后端面汤上来,记得撒一点盐。” “婢子记得了,老爷,昨日去备倭城的人还带来了张家小姐的回礼,要不要看看” 赵期昌挑着面条,笑着:“什么东西这么藏藏掖掖的” “老爷等等,婢子去拿。” 孙孟娘会做饭,可她一个十二岁的姑娘也很难保证做出好吃的饭。所以每次赵期昌回墩里吃饭,都是她娘从工地跑过来帮着做。 孙孟娘在赵期昌这里做侍女,也是卫里独一份,反正下到周围的邻居,上到cao训军士乃至是两位管家也会客客气气和孙家人打交道,也会安排一些好做的工作,把孙家人当成了自家人,也让孙家人格外有面子。
而主家的家业上升势头都是能看的着的,若孙孟娘一直受主家喜爱,说不得孙家也会成为家中上层人物。自然,孙孟娘这里的伙计,孙家人也会过来帮着做,力求不出差错。再说了,孙孟娘每月也有三斗月俸,可比只管吃喝的孙家夫妇有能耐的多。 很快,孙孟娘取来一个竹篾箱子,上面还贴着封条,孙孟娘两眼眯着眼缝透着光彩,脆脆声音泛着喜悦:“老爷,张家小姐还给婢子送了一套青绿袄裙。” 赵期昌拍拍自己额头,吐一口浊气:“看,人家送衣裳给你,在笑咱太抠了。” 孙孟娘故作紧张,还小心翼翼看着赵期昌,赵期昌接过轻飘飘小箱子,对孙孟娘笑着:“既然都送了,就收下吧。月中时家中会给人人制一套新衣,你好好练手,以后咱出布匹,孟娘你做针线,也还她一套。” “哎,就依老爷的,婢子忙去了。” 得到礼物的赵期昌笑着扬手,揭去封条,看着手里半截封条笑着:“还有这东西,看来是宝贝。” 竹篾箱子打开,赵期昌的笑容缓缓敛去,庆童、赵显也是皱眉。 赵期昌探手,取出箱中的东西,是一领很常见,可以说是精锐军队必备的毡笠。一领红缨毡笠,赵期昌拿起来一看,里头绣着两个字,平安。 放下张祖娥送来的毡笠,赵期昌又拿起里头的一封信抖开,这是给他的回信。他昨天派人送牌过去时,还在信里讲了几样玩法。 一封很普通的信,两页信纸上写的无非是说赵期昌很守时,以及对牌的赞扬、感叹,最后说了两句备倭城的情况,也就没了。 三个人目光落在红缨毡笠上,庆童忍不住道:“这是昨日送来,今日才揭的封条。那昨夜,那位掌灯士卒是怎么知道的,还是里头有平安二字咱估摸着,张家有白莲逆匪。” 张家全家子都是白莲逆匪 这话赵期昌自然没说,看向赵显,赵显扣扣腮帮子上的胡茬,道:“差不多,张家人有问题。” 赵期昌抄起红缨毡笠扣脑袋上,试了试稍微宽松一点,笑道:“还挺合适的,看来张家那边应该是没问题了。” 庆童皱眉,随即释怀。张祖娥送给赵期昌的东西,必然是身边亲近人才知道的,无非她娘和两个侍女。 昨夜得到消息时,赵期昌就给各家各处派了人,也都得到回信。庆童看来怀疑目标有限,张家应该很容易揪出这个逆匪份子,自然就符合赵期昌口中的安全了。 赵期昌的本意是张家也是白莲底子,掌灯也是,掌灯弄到的消息很准确。说明这位与张家是有联系的,那么所谓的刺杀,在张茂那里也就不是问题了。 他通知张茂不假,最怕的是张茂的白莲,与掌灯的这个白莲不是一个派系。同行是冤家,既然是同脉,那事情就好办了。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赵期昌的推测上,张家的白莲到底是个什么派系,还真难说明白。毕竟他家是一代代从国初传下来的,有些白莲都是半路出家,急着往白莲这个体系里扎,恨不得逢人就说自己是白莲圣教的人。 而张茂这种,是恨不得早早从这个火坑里爬出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