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_第三十九章 亲征淮河、涡口之战 (并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亲征淮河、涡口之战 (并章) (第1/3页)

    现如今时间到了显德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春寒料峭。唐队听闻周国大军南下,唐北面行营都部署刘彦贞部率领援军立刻率军增援寿州。

    唐军到达寿州城外二百里外一个叫做来远镇的时候,刘彦贞让手下的人换了数百艘大的战船,直接奔正阳,欲围魏救赵,摆出一副要攻打周军浮桥之势。

    刘彦贞此招还是很奏效的。

    周军兵锋虽已在寿州城外不远处,可李谷方才心中一直提心吊胆的,怕是有甚么事情要发生,而他一早右眼一直在跳,恐是不祥之兆。

    而此刻在周军大营前,李谷立在军帐之中。

    “报”此刻斥候飞速奔跑,手执书信进入军帐之中。

    李谷摊开书信,呆在原地,他皱着眉头,右手抖了一下,“甚么唐军刘彦贞部往正阳来远镇方向进发,我军撤退的路啊”

    原来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刘彦贞带兵赶去了正阳。唐国援军若是增援寿州,他就在寿州打一场战,然而唐国援军却直奔正阳,这是周军的退路啊

    他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一样,正阳那边他让人架设浮桥,若被唐国拆毁,天子大军过不来,自己大军也休想回淮河北岸,前有寿州刘仁赡,后有正阳刘彦贞,自己大军孤军奋战,恐怕败亡。

    李谷不敢冒这个险,他格外重视后方,如果真是被包围他们可以退回去,再作打算。

    当日闻讯后,李谷于大帐之内,连忙集合众将,着急商议,遂拿出行军地图,探之。

    李谷召集众将士,急道:“寿州,东北有涂山,东南有滁州,寿州城内刘仁赡守城据守,我大周的军队包围着寿州,而南唐的援军开始渐渐的涌上来,对大周实行合围。大周的士兵不善水战,不能够抵挡住唐国百艘战舰。若浮桥真被截断,腹背受敌。然正阳乃大军之退路,一断,寿州城外大军,孤立无援。”

    将士之中,有反对李谷的做法。奈何李谷不采纳之,他决定率军返回正阳,亲自防守浮桥。

    虽说将在外,君令不受,可是军队终究是天子的禁军,有将士把消息褫夺给正往南下的天子郭荣。

    而此刻,二月中旬,天子郭荣大军已至圉镇,而李谷军中送信的军士已经将消息褫夺给了天子。

    天子郭荣收到信后,他本想拿下淮南之地,然后与唐国划江而治,之后再慢慢图谋之,然李谷撤退,未经自己同意就擅作主张,扰乱了他行军打仗的大计。

    他气愤之下,着军中信使立刻驱马阻止李谷的做法,然而李谷大军已经退至淮河边之正阳城。

    天子送信之人去后,不见李谷,后得知李谷大军已至正阳,遂送信回报天子。天子郭荣气愤不已,下令急行军,终于在二月二十六日赶到了陈州,随即他再次收到信使的奏报,于此同时他立刻派遣李重进率军直陈淮河边上。

    三月二日,李谷知道天子对自己撤军的不满,上奏为其退守行为辩解,郭荣大怒,他知道谷政事上还可以,但是军事上却没有多大的远见。同时也看到了周军水军的不足,于是命令蜀国降将王环训练水军。

    当时正处于航运事业的一个大发展时代,唐国的造船业发展很快,甚至通过海船和辽国建立了稳固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唐国也打造出一支非常强大的水军,控制着江淮水网和长江天堑,所以能够在五代乱世中自立于东南而不倒。

    那边,自从李谷于寿州城下撤退之后,唐国刘彦贞大喜过望,军中之人皆认为直接率兵攻打正阳,攻打周军为上策,于是乎刘彦贞整个行军队伍加上军队的辎重长达几百里。

    纵观,刘彦贞此人无带兵之才,贪得无厌、十分残暴。此番带军出征,乃是贿赂了京城中的高官,在李璟面前吹嘘刘彦贞是个治民好手、战场高手。李璟平素最喜好话,刘彦贞被放上了前线。他的裨将咸师朗等人也全都是一群有勇无谋的人。

    刘彦贞将战线拉得过长,粮草接济不上,但是唐国之中还是有看清形势之人,乃刘仁赡和池州刺史张全约,他们知道刘彦贞的脾气,所以尽量委婉相劝,奈何刘彦贞完全不接受。

    刘仁赡就断定此战大唐必败,随即加固了城墙的防守。

    此时从开封城南下的密信此刻已经进入了寿州城下,可是寿州的城防十分严谨,长春堂的密探在城外等候寿州城的密探,随之将他打晕,进入寿州城内。

    当夜子时,一支冷箭射入刘仁赡的房间。此时刘仁赡正在屋内看前方奏报和治所的民情。他一心思都在城防之上,如何守城,不让周国大军攻下寿州城。前几日,他曾经伙同池州刺史张全约一同劝刘彦贞,可是没奏效。

    刘仁赡心中郁闷不堪,奈何当今唐国天子宠幸jianian臣,误了唐国江山,真真是昏了头了。

    正想着,忽然间一支暗箭射入房内,刘仁赡的心一下子紧绷了起来,他以为是周国派来刺杀的,急忙从架子上抽出剑,拿在手中。可是后来见到对方未曾动手,不过是一支钉在柱子上的箭矢,箭矢上面还负者一封信。

    他过去之后,着手从柱子上拔下箭矢,取下用蜡封着的密信,随之展开来,信上写着:守惠贤弟,自从一别如今已三十余载,伪唐徐逆侍奉吾父子,后徐逆篡我江山,弑我兄弟,诬告愚兄私造兵器,,囚于和州,后周本之子周弘祚用计杀于吾兄于采石如今血债血偿,还望守惠贤弟,认清世事,良禽择木而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