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三百三十九章 蒙古来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蒙古来使 (第1/3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蒙古来使

    放假的第一天就过得如此快乐、充实,令王锐感到十分高兴,也的确有理由对自己的这个假期都充满了期待。

    只可惜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愿,第二天一大早,他刚刚吃完早饭后不久,正琢磨着今天进行些什么娱乐项目或者和夫人们到哪里游玩之时,下人忽然来报,说是宫里的曹化淳曹公公求见。

    王锐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心说这个曹公公也算是个人物了,在历史上后来做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提督东偿和京营戎政,称得上是权势熏天,内廷的第一人了。他眼下在小皇帝的身边正得宠,此番能被派来,想必是皇帝有什么紧要之事。唉,想不到只过了一天好日子,烦心的事就又找上门来了!

    他一面暗暗感慨着,一面命人立刻请曹化淳进来。

    王锐的资料一点没错,这个曹化淳正是历史上曾经在崇祯年间权势熏天的那个曹公公。

    曹化淳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专门负责陪伴侍奉当时的五皇孙朱由检。

    天启初年,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

    待到老魏倒台,崇祯登基后,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负责清理魏忠贤时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两千余案。他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这是原来历史上曹化淳的情况,其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

    甲申年,即崇祯十七年,闯军、清军先后陷京,曹化淳当时正在家乡,根本没有参与开城、投降之事。

    然而不知为何,顺天府文人杨博,宛平文人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直到大明灭亡之后,关于开城迎贼之说仍然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自己这口“黑锅”会不明不白地一直背下去,甚至是流传万世。

    于是他死前作及四首,并抄录旧稿和、,分发给诸子侄。

    如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综观大明朝历代的大太监,曹化淳应该算是少数为人忠厚的一个了,并没有其他恶迹,但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也深切感受到了先前老魏与东林党人相斗时的某些无奈。

    当然,这些都只是原来的历史罢了。眼下王锐已经令历史的车轮改变了原有的轨迹,曹化淳之前的情况并无什么变化,但今后的命运却必然会发生改变。别的不说,即使他想再蒙受“开城纵贼”之冤,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自从朱由检登基后,曹化淳的确是像历史上那样被从南京召回,现在已升任乾清宫的秉笔太监,颇受小皇帝的信任。

    不一会的功夫,曹化淳已被引至了大堂。

    王锐在堂外相迎,微一拱手笑吟吟说道:“曹公公别来无恙!不知公公大驾光临,可是来传皇上口谕?”

    虽说适才下人已经说的明白,曹化淳此来并未言明是宣旨,但王锐仍然在大堂外相迎,自是摆明了给足其面子,有亲近交好之意。要知道以王锐今日的权势、地位和名声,即使是那几位阁部的重臣来了,也未见得有资格令他在堂外迎候。

    王锐之所以这么给曹化淳面子,不是因为别的,当然是因为他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之一而已。

    像这种时刻能在皇帝身边说得上话的人,王锐的原则是能不得罪尽量不得罪,同时尽可能地示好,但却也仅限于此,绝不去刻意结交拉拢。当然,李永贞属于例外,他们二人的关系早在小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经非同一般。

    曹化淳果然是受宠若惊,连忙躬身还礼微笑道:“国公爷屈尊降贵相迎,真是让化淳承受不起!皇上并无口谕,只是命咱家请国公爷进宫有事情相询。皇上特意吩咐过了,若是国公爷正忙,可以推迟一下再进宫,咱家在这里候着便是!”

    王锐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心说小皇帝现在也跟自己玩起心眼来了。他感到这么快就来打扰自己休息,估计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才命曹化淳这般说的。看来皇帝应该是有比较要紧的事情,否则不会这么快就召自己进宫,而且是派曹化淳来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哈哈一笑说道:“皇上既然相召,在下就算是有天大的事情当然也要先放下再说。曹公公不必等候,我们这就立刻进宫吧!”

    说罢,他对众位夫人交代了一下,随即与曹化淳一起出了府,直奔皇宫而去。

    乾清宫里,朱由检一看到王锐,不由得立刻面露喜色,但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想不到这么快就要打扰到太傅的休息,朕实在是有些惭愧!不过此事来的甚是突然,而且事关重大,朕这才不得不狠心打扰太傅,还望太傅体谅才是!”

    王锐连忙叩首请安微笑道:“皇上眷爱,实令臣铭感五内!臣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什么时候都可以,自然一切先以国事为重!不知是何事如此紧急?还请皇上明示!”

    朱由检闻言大喜,兴奋地搓了搓手,转身从龙案上拿起一张长长的单子递给他笑道:“太傅先莫着急,你先看看这份礼单再说!”

    王锐接过那礼单一看,双眉就不由得微微一扬。只见那张长长的单子上写满了贡物,牛羊、马匹、骆驼、黄金、貂皮、人参、鹿茸等等应有尽有,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丰厚之极。

    他放下礼单,呵呵一笑说道:“是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