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三百八十八章 无敌舰队初设想(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八章 无敌舰队初设想(上) (第1/2页)

    锐压抑住内心的兴奋,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拿过一卷图书案上朝贝阿特丽丝笑吟吟地说道:“小姐来看看这是什么,我想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贝阿特丽丝好奇地走上前去将图纸展开,眼睛顿时一亮,再也不肯将视线从图纸上挪开,女神般美丽的脸上露出激动和兴奋的神情。

    王锐见状心中更是暗暗高兴,他当然不会只听贝阿特丽丝说了,而是要检验一下她是否具有真材实料,所以才拿出了这张图纸来试探。

    眼下看了贝阿特丽丝的样子,王锐心知她的确没有说大话,至少也是个懂行之人,否则绝不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他拿出的这个图纸可是非同一般,那正是一张郑和宝船的总体构造图!

    当年郑和病死后,下西洋也随之被停止,所有宝贵的资料都被封存了起来,这一沉睡就是200年的时间。

    早在重开海禁前,王锐就已经想到郑和当初肯定留下了资料,所以命令内卫清查,果然将所有的资料完好无损地找到。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当初的大明虽然错过了成为海洋霸主的机会,但总算将那些宝贵的资料保存完好,现在终于落到了能让它发挥出应有作用的人的手里。

    王锐得到这些资料后如至宝,当下小心地保存起来,等待它能够发挥作用的那一天。

    眼下终于开海禁,又拣到了贝阿特丽丝这个宝贝,这些已经沉睡了200年的宝贵资料终又盼到了重见天日的时刻!

    贝阿特丽丝全神贯注地看着图,似乎忘记了王锐等人的存在。

    过了差不多小半柱香的功夫,她才终于抬起头来,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色说道:“神奇!真是太神奇了!不知这图纸国公大人是从何处?”

    郑和下过西洋假。但却还未远渡重洋到过欧洲大陆。因此其时贝阿特丽丝自然不可能知道中国早在200年前就出过这么一位伟大地航海家了。

    王锐闻微微一笑是将郑和下西洋地事情简要说了一遍。并告诉她说这张图纸上画地就是当时下西洋时地郑和宝船。

    贝阿特丽丝听罢忍不住面露惊讶之色。当下连声说道:“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位郑和大人是个了不起地航海家!大明地造船术也一样地了不起!”

    也难怪贝阿特丽丝要赞叹了。别说是她。就算是她地那位著名老师和所有欧洲地造船大师来看了这张图纸一样会惊讶、赞叹。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海战地主战场在地中海。其形式是接舷。跳帮。用步兵进行rou搏决出胜负。火炮虽然已经装上了军舰。但尚未发挥主要作用时候在欧洲水域中从事贸易和战斗地船舶类型主要是桨帆船。

    典型桨帆船地甲板是单层地。分成3部分。船首是作战平台。船尾是楼和舱房。中部是桨手划桨地地方一条中间过道分成左右两部分。甲板长约120尺。船中宽度15尺。

    这类战船造型轻巧,框架由龙骨和肋材组成,外面再覆以端部拼接而成的船壳板,此法在北方被称为平接建造,甲板高出龙骨只有5或6英尺。

    船首的单根轻型桅杆挂有一面大三角帆,那是典型的地中海三角帆。这种帆可让桨手在桨帆船顺风航行时得以休整在战斗时帆就被收拢并吊起。

    一门大炮和一些小型火炮架在船首,在首楼平台下向敌人开火。高出水面的首部冲角带有撞角或尖铁,军用桨帆船由吊挂在 柱上的舵来cao纵。

    在战斗中,它朝着敌船驶去,火炮齐发着混乱,桨手们使劲划着船桨冲角上的尖铁撞入敌船上部的工作区,此时尖铁起着桥梁的作用兵借此得以登上敌船。

    这种桨帆船即使在地中海上也并没有良好的适航性,在大西洋上则更是如此。航行时必须承载近船首的大炮的重量,在下风时还要受舷外支桨托架和划桨的影响。

    因此当新的航路被发现、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这种桨帆船就在大洋上被淘汰,而被全帆装船所取代。

    全帆装船很多都装了桅和1根艏斜杠,因此一艘三桅帆船上至少有5面受风帆:~~斜杠下的斜杠帆、~帆、主帆及其上的顶帆、还有尾帆,这种类型的船通常被称为“卡拉克”。

    它的船体可以通过 楼和 楼甲板,以及伸出艏柱的艏楼而区分出来。在所有的此类船中,后桅或者四桅船中的两根尾桅,都挂有大三角帆,这是典型的南欧纵帆。

    在北欧,主桅、~桅以及~~斜杠上都挂横帆,它是一个混合帆系统,有时主桅以及其他桅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