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舰炮雄威(下) (第2/3页)
炮的‘射’速。 炮塔承载火炮的俯仰机构,与基座连接,可以在液压力的推动下在基座上旋转。此外,炮塔内还包含舰炮的瞄准和随动系统,以及炮手的战位。 还有就是炮塔分为单装炮塔和多联装炮塔,多联装炮塔可以增加战舰的火炮齐‘射’弹‘药’量,与多座单装炮塔相比,单座多联装炮塔在体积和重量上均比较节省。 因为多联装炮塔的俯仰机构比较复杂,所以现在的第一步先是发展单装炮塔。待积累了经验和技术更加成熟之后,再发展多联装炮塔也不迟。 基座是为了保证舰炮能正常旋转和开火,必须将火炮牢牢地固定在舰船上,因此需要一个专‘门’设计的基座。 火炮基座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基座及其加强结构必须确保其承受的外负荷能有效地传递到船体的刚‘性’构件上。 基座也必须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原则上,基座的装甲防御能力应与主炮相同。基座‘露’出甲板的部分,凸角和边缘应适当修整,以免影响甲板上其他设备的布置,此外也应考虑外形上的美观。 由于现下还无法建造真正的铁甲舰,所以这基座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木制战舰的结构再坚固,也难以承受大口径火炮连续‘射’击时的巨大反作用力,这亦是眼下不可能发展过大口径舰炮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这艘福船战舰的甲板包裹了一层铁甲,比起纯木制的甲板要坚固了数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火炮反作用力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供弹系统,火炮的供弹系统由摆弹机构、扬弹机、弹舱弹鼓组成。向炮塔供弹时,炮弹由扬弹机中的弹托和推弹装置带动,上传至炮塔内。其位于甲板下,一般要占据炮塔正下方一层甲板的高度,并且带有较厚的装甲防护。 随动系统采用的是陀螺双稳机构,由于战舰在海上的晃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可用机随动系统让火炮做一定速度的俯仰和旋转,从而抵消舰只航行及横摇带来的火炮‘射’击状态的变化,使炮口稳定指向目标,这一点对于提高命中率至关重要。 最后就是瞄准系统,是用光学瞄准具控制随动系统带动火炮进行瞄准跟踪。瞄准具通常是一个带独立瞄准十字线的望远镜,安装于炮塔内。在实施瞄准‘射’击时,一名瞄准手‘cao’纵瞄准具进行方向、高低半自动瞄准跟踪,另一名瞄准手接受炮长的指令,配合高低、方向的‘cao’作,计算确定‘射’击诸元。 这时代当然不可能有自动火控系统了,因此用的是手动瞄准装置,分为大致相同的2个分装置,对称安置在舰炮托架的左右两侧。在使用时,需打开炮塔前部的左右瞄准窗口,2名瞄准手‘cao’纵瞄准镜,摇动手轮,直接瞄准,每个瞄准手脚下有一个脚踏击发板,随时按指令实施‘射’击。 就是这样一个舰炮系统,其中包括了数十、乃至上百项最新的技术。多亏了有先前设计新式火炮和蒸汽机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王锐的指点与启发,否则绝不可能完成。 王锐一面参观了炮塔的内部,一面认真听了林斌等人的详细讲解,不由得连连点头。 说实话,这舰炮系统的完善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没想到林斌、邓‘玉’函等人不但将自己的要求全部完美地实现,更有不少改进。眼下虽然还未进行试‘射’,但他已经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必定能够成功。 史梁、周宁和刘成学等人听不懂那些复杂的东西,却被那口径150毫米的巨炮所深深震撼。这比75毫米的新式火炮的口径整整大了一倍,自是不难想象其威力如何。如此口径对付铁甲舰稍显不足,但对于木制战舰来说却绝对是噩梦! 众人此时已急不可待地想要见识一下这舰炮究竟有多厉害,因此王锐也不再多耽搁,当即下令扬帆,直朝着预定的海域驾去。 长空如洗,碧‘波’‘荡’漾,战舰劈开‘浪’‘花’,仿佛是轻松地在海面上滑行。 陆地在身后被越抛越远,从清晰到模糊,直至完全看不见。眺望四周,已全然是海天一‘色’,似乎全无尽头一样。 说来惭愧,王锐虽然是从现代穿越而来,但却是第一次在大海上航行。此时自是感到心‘胸’为之一阔,直‘欲’放声大喊大叫一番才觉得痛快。 看着四周海天一‘色’的景象,他像所有第一次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一样感到心醉神‘迷’,也同样是不辨了方向。 好半晌的功夫,王锐才终于略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将目光望向了贝阿特丽丝,现在正该是她大显身手之时。 贝阿特丽丝却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此时她正与几名副手低头在海图上指指点点,不时议论着。刘成学则与几个海龙卫的军官拿着一架象限仪在反复研究,显然对这种航海仪十分好奇。 在海上航行离不开两样宝贝,一是航海仪、二就是海图,两者缺一不可。 大海茫茫,无参照物可寻,所以要通过观测天体来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辨明方向。而航海仪就是用来观测天体和定位的仪器,中国古代用的是牵星板,西方则用的是象限仪。 大约在元代时期,我国天文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观测星的高度来定地理纬度。这种方法当时叫“牵星术”,牵星术所用的工具就叫牵星板。 牵星板用优质的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块递减二厘米,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厘米。另有用象牙制成一小方块,四角缺刻,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上面所举最小一块边长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比如用牵星板观测北极星,可用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这样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北极星距水平的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块木板和象牙块四缺刻替换调整使用。求得北极星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明代牵星,一般都是牵北极星,但在低纬度北纬六度下北极星看不见时,也可以改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