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舰炮雄威(下) (第1/3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舰炮雄威下 在舰炮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火炮的类型: 主炮:主炮是战舰上所安装的火炮中口径最大者。在火炮主宰海战的时代,战舰的主炮要能在海战中击毁同级别的敌舰,部分专‘门’用途的舰艇,如海防舰和巡洋舰,则要求主炮能够击毁比它级别更高的敌舰。主炮的口径依战舰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些小型舰艇的主炮,可能只相当于大型战舰上的副炮。 1886年,当时远东作战能力最强的中国北洋水师铁甲舰“定远号”出访日本长崎,其4‘门’405毫米口径主炮引起日本全国轰动,日军视之“甚于虎豹”。随即将其造舰计划的主炮口径定为420毫米,超过了定远舰。 在一战的日德两国的兰海战中,英、德双方战列舰的巨型主炮互相‘射’击令人惊心动魄,几万吨的战舰在舰炮齐‘射’的强大火力下沉没,当时双方最大‘交’战距离约为14千米。 这次海战对各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争相建造“大舰巨炮”以夺得制海权。战列舰等主力舰只的多少、以及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评价海军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 此后,各国纷纷制定“大舰巨炮”计划。例如:著名的战列舰“埤斯麦”排水量为4.5万吨,主炮8‘门’,口径381毫米,是德国威力最大的战舰。而日本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及日俄的对马海战的胜利,更加‘迷’信“大舰巨炮”主义。穷兵黩武,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而重点建设“大和”、“武藏”等超级战列舰,光其排水量就达到约7万吨,相当于现代大型航空母舰的重量,装备有3联装主炮3座。当时日本海军对其主炮口径保密,称为94式身长45倍口径400毫米火炮,实际口径则为457毫米,仅主炮的炮塔旋回部就重约27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驱逐舰的排水量,一颗炮弹更是重达1.452吨! 这种“大舰巨炮主义”一直在海战思想中占据了垄断地位,直到海军航空兵和导弹的崛起,才正式让位。 不过眼下限于工业制造的水平,还不可能生产出数百毫米口径的巨炮。而且现在仍是木制风帆战舰的时代,还没有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不需要如此口径的巨炮,就能够对敌舰形成致命的打击。像前番的那艘“海神号”无敌战舰,在75毫米新式火炮两轮齐‘射’的打击下就已经灰飞烟灭。 除了主炮之外,还曾有过二级主炮。这是19世纪末期一度流行的一种战列舰火炮配置形式,可追溯到风帆战列舰的时代。当时为尽量降低战舰的中心,于是便在战列舰舷侧的下层甲板中安装磅数较大、重量也较大的火炮,上层甲板则安装稍小的火炮。 19世纪末期,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安装了速‘射’炮的大型装甲巡洋舰,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在安装4‘门’主炮的同时,往往还再安装4-8‘门’口径在203-305毫米的二级主炮。但由于二级主炮在对付同级别战列舰时威力不足,因此在战列舰发展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另外还有副炮,其口径较小、主要用于对付小型舰艇或防空的火炮。副炮在战舰上的安装数量一般较多,以对付数量众多的小型舰艇和飞机。 当然,眼下这个时代还没有飞机,但副炮却是一样少不了。因为对付敌人的小型舰只是不太可能用主炮的,那样岂不是如同用大炮来打蚊子? 今日要试‘射’的舰炮并无主炮、副炮之分,关键在于整体是否达到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舰炮要求。至于主、副之分,只是口径大小不同罢了。 王锐抑制住兴奋的心情,在孙传庭等人的陪同下很快来到了水师基地的外海码头。 那里正停泊着一艘福船,已然扬帆待发,就等待着他的到来。 这艘福船看上去与船坞中正在建造的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除了舰首甲板上那‘门’威武的舰炮。这炮可不是将75毫米的新式火炮固定在了甲板上,而是带有封闭回旋式炮塔的真正舰炮! 看着那带有优美弧度的半球形炮塔和直指碧海的数米长炮管,王锐的眼睛一亮,‘射’出欣喜之极的光芒。 他二话不说,快步通过踏板登上船去,来到了炮塔之旁,绕着其转了两圈,一边上下仔细打量,一边用手轻轻抚摩和拍打那铁灰‘色’的钢制外壳。 林斌、张圣泉和邓‘玉’函等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三人是这舰炮的总设计师。看到王锐的样子,三人相视而笑,心中都感到欣慰和高兴。虽说这舰炮系统的总体创意仍是来自于王锐,但他们三人为了将其实现可谓是殚‘精’竭虑,耗费了无数心血,同时还有很多完善和改进,这才有了今日的成果。眼下尽管还没有进行试‘射’,但看了王锐高兴和满意的样子,三人已是感到十分兴奋。 没错,舰炮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可不是只有炮塔和炮身那么简单,它是由俯仰机构、炮塔、基座、供弹系统、瞄准及随动系统、电气动力和控制系统构成。 俯仰机构是将舰炮安装在一个可俯仰的摇架上,除了火炮身管之外,摇架上必须附带的设备还包括:火炮的液压驻退机、炮‘门’和击发机构、装填机构。 装填机是舰炮的核心部分,它与炮身连接在一起,由输弹机构、压弹机、击发和抛壳机构组成。火炮工作时,装填机接受由扬弹机送上来的炮弹,将炮弹传输到压弹机的人口处,炮弹被压至输弹线,随后输送至炮膛内,关闭炮‘门’后,炮弹即可击发出膛。 火炮击发后,后坐力在液压驻退机的缓冲下缓慢释放,炮身向后位移一段距离。在向后位移的过程中,弹壳经输弹线向后‘抽’出,再由弹壳槽抛到炮塔外或进人下层弹舱的弹壳回收处。此外,舰炮还需要安装身管水冷机构,它也需要在俯仰机构上安装冷却管道。 眼下还没有进入电气时代,装填机自然不可能是全自动的,是由液压和人工共同完成,勉强算是半自动吧。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已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可以极大地提高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