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1/3页)
正德二年,二月丙子,蓟州战报及请功奏疏飞送入京。 偶染小恙,停朝近十日的正德皇帝,终于龙体安康,摆驾奉天殿,升殿早朝。 正德元年,天子下旨,京城大小官员,无论文武,不管品级,正月皆不休沐。隔年未有新旨,自不能返家。 本该下月处理的文书,都提至当前。 各地官员考绩,粮税簿册,第一时间抄送有司。凡官员优劣,府库粮税多少,均提前下六部议。 加上北方烽火连连,天子突然犯熊,正月期间,满朝文武都是早出晚归,熬出两只熊猫眼,比平时更加疲累。 地方官员早早封笔,和家人团聚,喜庆新年。 神京城的官员照样起早贪黑,熬油费火,处理政务。想到中都南京的同僚,都觉不平衡。 一样都是京官,凭什么自己累得像老黄牛,旁人就能躲闲? 秉持着同甘共苦的原则,集体请示内阁,天子旨意,京城官员不休沐,不能单是神京穿越成为女儿身。中都凤阳,南都金陵,都要如例实行! 内阁点头,官文飞送两地,正打算放假回家的两地官员,当场傻眼。 正月不休? 神京城的官员有事做,可以加班。他们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政务,顶多看谁不顺眼,抓到把柄弹劾一番。正月不回家,留在衙门里能做什么?大眼瞪小眼,数墙缝吗? 奈何官文已至,并有抄录天子口谕,加盖内阁印章。两京官员再不情愿,也得回衙门枯坐,在值房里叹气。 想到今上,愈发无奈。 天子是打定主意,一心复兴圣祖高皇帝之法? 长此以往,日子可怎么过。 越想越是郁闷,不能说天子不对,怒火只能喷向神京官员。 你不好过,就要拉上旁人? xxx的! 别让老子抓住把柄,否则一月一封奏疏,不参到你回家种田,绝不罢休! 不提朝中官员如何,神京城内,熙来攘往,比正德元年更加热闹。 街头巷尾,爆竹声声。 空气中,飘散着节日的味道。 穿着新袄的童子,三五成群,头上戴着闹嚷嚷,手里攥着两三铜板,寻到正月里做生意的小贩,买一支糖葫芦,一张rou饼,或两个白胖的包子,都能高兴整日。 欢乐的气氛渲染,东城长街两侧,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元月十五刚过不久,灯市散去,许多制灯的商人依旧留在京中,借着喜庆,兜售精巧的琉璃灯,走马灯以及五颜六色的奇巧玩意。 彩灯多为大户人家买去,挂在室内,也能照亮玩赏。 边角料制成的生肖、木簪、头饰,多为寻常妇人孩童买走。赚不了大钱,也能得三五个铜板。 有心提价,奈何摊位一摆就是三五个,又非金银铜料,独卖个奇巧,能回本已是意外之喜。贪心太过,怕是一样都卖不出去。 朱厚照“养病”期间,带着几个伴当,两次偷溜出宫。彩灯太大,目标明显,委实带不回,小样的物件倒是没少买。 凑齐十二生肖,几支琉璃簪,送去坤宁宫。 买到三座木料雕刻的小灯,几只香木雕的镯子,亲自送到两宫,言是他和皇后的孝敬。 两宫甚喜,非但没有追究天子私自出宫,张太后还令人开私库,抬出两只箱子,一只送到乾清宫,一只送到坤宁宫,当是为儿子媳妇的一片孝心。 一时间,内宫气氛分外-和-谐。等到小皇子小公主降生,必当更加和睦。 至于长春、万春两宫的美人,暂时被选择性遗忘。 天子没兴趣,两宫也不会提。 帝后恩爱,实为好事。偏宠妃嫔,将皇后丢到一边,才会让两宫忧心重生——贵妻难为。 比起朱厚照,群臣的日子就比较难熬。 大年三十不休,正月初一不歇,遇到边塞急报,哪怕正用膳,也必须筷子放下,急匆匆赶往衙门。 因鞑靼叩边,整整一月,忙得脚不沾地。 待边军取胜,鞑靼请求内附,天子也顺应群意,下旨盖印,变故又生。 少年皇帝气不顺,直接撂挑子,罢朝。 天子不上殿,却是连发敕令。 京城文武一边至衙门点卯,一边还要加班加点,接待番邦朝贡队伍,处理四夷送来的贡品。 这个关头,蓟州战报又至。 别部额勒被万户仇杀,乞内附的鞑靼部落包-藏-祸-心,意图里应外合,再破边塞。幸为边军识破,未能得逞。边军一战斩首八百,得牛羊兵器无算。 战报送到,经手的通政使司官员,当即出了一身冷汗。 递送兵部,尚书侍郎差点没打摆子。 送到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对坐半日,各有思量,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怀疑有隐情,却不好盘根问底。全因随战报一同送来的,还有请功奏疏。蓟州文武,边镇将领,临近州府俱有官员列名。真要查,牵连绝对不小。 查不出尚且好办。 查出问题,阁老都要头疼。 “这一个个,真不能省心!” 刘健难得抱怨,李东阳捻须沉思,谢迁的立场最为坚定。 谢丕在蓟州,请功奏疏为他所写,内容必须为真! 沉默良久,不管是否有怀疑,战报奏疏都要递送御前。可惜的是,天子不上朝,隔着宫门,无法知晓对此事的反应。 未料想,奏疏呈送隔日,朱厚照忽然痊愈。令中官至有司传口谕,升殿早朝。 不等群臣品出滋味,少年天子当殿下旨,重赏有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