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袁太仆 (第2/2页)
哈。”袁逢大笑了:“此语甚精!既然这样,就让他的连襟刘郃出面好了!”“妙!”袁隗一伸大拇指赞道。“如此,至少不会伤及我们袁家了。” 刘郃为河间王宗室,光禄大夫刘倏之弟,娶中常侍程璜的养女为妻。阳球亦娶程璜的小女儿为妾。程璜现任中常侍,在中官中资格极老,年纪又大,被成为“程夫人”。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迎立皇帝刘宏,窦武被杀时刘倏也被宦官杀死,当时的主谋就是中官王甫。后来皇帝追念刘倏的功劳,就开始重用刘郃以为回报。但是杀兄之仇岂能不报?刘郃一直就没有放弃报仇的念头。 “兄长,这真是一招儿妙棋!刘郃现在是大鸿胪,陛下是个很念旧的人,一直记着刘倏的功劳,刘郃位居三公不过是一两年的事儿。再说他已经成气候了,永乐少府陈球、步兵校尉刘纳,阳球这一拨人都深恨阳球,几人现在已经成了朝中的一个小团体。让刘郃出面,袁家在后面帮一把,不显山不露水,万一有个闪失也不会受到牵连。”袁逢点点头,颇有自得之意。“中官么,死得越多越好,王甫尤其可恶,现在对付他也正是时候,陛下因为渤海王一案已经开始疏远王甫了。” 渤海王刘悝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汉桓帝刘志之弟,袭蠡吾侯,恒帝即位之后被封为渤海王。此人性格孤僻,耽于酒乐,出入无常,为非作歹横行州郡。早在恒帝延熹八年,就受到北军中侯史弼的弹劾,恒帝袒护胞弟,并没有理睬史弼。可是刘悝却一怒之下谋反了,恒帝不得已将其贬为廮陶王,地盘小的只剩下一个县。 刘悝大手大脚惯了,这样的苦日子自然过不下去,千方百计谋求复国,人托人关系就托到了中常侍王甫身上。王常侍是雁过拔毛的主儿,这等肥羊岂能放过?于是问到,你准备出多少钱让我办这件事?刘悝一咬牙一跺脚,五千万够不够?王常侍一拍胸部,成交!
到了永康元年,恒帝驾崩之前又想起了这个弟弟,诏令复国,这一下就弄出事儿来了。以渤海王的为人,自然一口咬定这是兄长的怜悯,并不是王常侍的功劳,拒绝支付五千万的酬劳。王常侍收不到钱,心中有气,暗中一调查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渤海王通过中常侍郑飒、中黄们黄腾打听到了复国的原因,只给了二人十万钱。 王常侍有名的睚眦必报,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立刻下令司隶校尉段颎收捕二人下狱。由尚书令廉忠上奏天子,两人的罪名是“谋立刘悝,大逆不道。”这是天子最忌讳的事儿,于是诏书下达到冀州刺史,命令收拷刘悝。在王常侍的授意下,刘悝被逼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侍女二十四人及傅、相等属官皆死于郡狱。王常侍等十二人被封为列侯。 按理说刘悝一死,这事儿也就该告一段落了。可是渤海王刘悝的王妃,正是当今皇后的姑母,有这样一颗定时炸弹在天子身边,王常侍由如何能够安枕?于是王甫年年选取美女进献后宫,并皆做了很多工作,让她们在天子耳边刮起了阵阵诽谤之风。如今宋皇后离被废已经仅仅一步之遥了。 袁隗对这一案很是熟悉,立刻就明白了其中关窍。“渤海王一案,陛下事后很是后悔,但是渤海王已经死了。究其缘由,就是因为王甫,自然有意识得疏远王甫了。”袁逢伸出了一根手指。“你只见其一,未见其二。王甫此举开创了中官内斗的先河,以往中官都是同气连枝,铁板一块。王甫为饱一己之私不惜残杀同僚,已经令中官们心寒,此时收拾他,中官们是不会为他说好话的。” 袁隗双眼一亮:“兄长说的是!此时该正是收拾王甫的最好时机。”“还有一件事儿你要注意。九原大捷令朝廷上下大为振奋,认为一洗前耻的机会到了。破鲜卑中郎将田晏、护乌丸校尉夏育都已经上书,请求北伐。这事儿你不要掺乎,但是也不要置身事外,那鲜卑是那么好打的么?九原大捷不过是因缘际会偶然打胜了,算不得数的。陛下若是问你,你就说以持重为先,我军战力毕竟不及鲜卑多矣。但是打一打还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能大败。” 袁隗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估计陛下也是这般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